摘要:“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5年来,雁江经济社会发展卓有成效。加快构建“1空7轨5高12快1水”的成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区内循环、区外畅通”的公路网络体系已全面形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前教育规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经济、教育、交通等跃上新台阶。即日起,四川日报资阳全媒体中心与雁江融媒体中心共同回顾和梳理“十三五”时期,雁江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四川在线资阳频道消息(记者 胡秀莉)5年前,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雁江区根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结合全区实际理清思路、强化责任,找出工作短板,拿出绣花功夫,补足薄弱环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三落实”要求。“十三五”时期,全区63个贫困村如期全部退出,5.2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以农旅融合带动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走进天府花溪,流水淙淙,古木参天,怪石嶙峋,风景秀丽,游客络绎不绝。2020年“国庆”假期,天府花溪正式开园,每日接待上万名游客,化身成为“网红打卡点”。谁又能想象,几年前,这里曾经连一条像样的硬化道路都没有,基础设施薄弱,没有产业支撑,村民生活艰难。
天府花溪的开发打造包含了3个贫困村(黄谷村、洞子湾村、钓鱼村)和5个非贫困村,其中,贫困村黄谷村自2015年以来,修建水泥路约13公里、小板路4公里、产业便道约7公里、蓄水池45口、石河堰6处、改造电灌站2处及更换全部灌溉管道。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自主经营凤凰李200亩,引进业主种植柑橘约300亩。通过土地流转,直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通过园区管理大面积使用劳动力,解决了200余贫困人口就业;通过产品以购助扶,提升了贫困群众个体产业收入,真正意义上实现乡村旅游富乡村、贫困人口得实惠的目的。
“每年都有土地入股分红,再加上打工的收入,我们这个三口之家人均收入都可以达到2万元。”说起现在的变化,当地村民对花溪河农旅融合项目是赞不绝口。雁江区通过大力实施花溪河农旅融合项目,改善了3个贫困村道路、水利设施、人居环境,带动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约2000亩柑橘、桃、李等水果发展,以产业作为支撑,实现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以“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农旅融合”为总体思路打造的晏家坝乡村公园社区,吸引20余名本地成功人士、外商到村投资创业,高起点、高标准完成万亩丘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年营业额高达数百万元;成功引进优百万农牧公司、西建果业、雅典娜等20家企业,大力发展特色蔬菜、水果等支柱产业,辐射带动周边村社发展现代农业6000余亩。
老君镇大溪村生态稻鳖养殖、迎接镇龙家村“飞地抱团”模式阳光果园......雁江区依靠扶贫资金“撬动”作用,以小片区为平台,整合交通、农业、水利等专项资金,将乡村道路、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项目集中推进,实现了由“点上开花”到“满园春色”的转变。
农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有保障
走在平坦的通村公路上,南津镇冻青铺村的村民很是感慨,“现在路通了,自来水有了,就连天然气也安到了各家各户,生活出行越来越方便。”而这只是雁江脱贫攻坚工作实效的一个缩影。
到2020年,雁江区经过不断补短提升,全区贫困户人口持续增收,已经实现吃穿不愁,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生活用水、安全用电、广播电视保障率均100%达标。63个已退出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均已低于3%,通村硬化路、卫生室、文化室、通信网络达标率100%,76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村级建制调整前的76个村分别计算集体经济收入)均已建立,并全部达到省定标准。
以“四大专项行动”、问题整改清零行动等工作为契机,统筹调度资金3600万元,彻底整改住房安全、广播电视、安全饮水等重点领域问题2669个,确保全区所有贫困村、贫困户持续稳定达标。坚决克服疫情影响。通过开发“疫情防控”公益性岗位500余个、补助个体发展产业资金500万元、加强劳务输出和低保兜底等多种方式,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同时帮助贫困群众外出务工1.6万余人次,同比增长32%,有效防止贫困户“因疫返贫”。精准落实扶贫政策。2020年3月和5月,开展了两轮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清理行动,全区累计63万余人次享受教育、医疗、就业等各类扶贫政策,确保扶贫政策“应享尽享”。除此之外还不忘加强正向激励,“因户施策”探索创新多元化产业帮扶模式,切实提高贫困群众收入,用好以奖代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幸福超市等措施,开展文明家庭评比、文化体育比赛等活动,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回望“十三五”,雁江脱贫攻坚成绩不俗,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展望“十四五”,雁江将继续推进扶贫工作,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持续开展脱贫攻坚扫尾工作,为雁江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