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山林河流的环保卫士

2017-07-19 06:26:00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记者:王成栋

  余家华和张大福都年已六旬,默默守护着自己生长的土地

  余家华和协会成员义务巡山22年,每年7次左右,每次7-15天

  张大福成为巡河员后,经常扛着几十斤重的小船下清溪河,巡查河道

  A

  九顶山上的农民“护林队”

  □本报记者 王成栋

  “这次没得啥收获哟!不过这是好事情。”7月9日下午,刚结束7天的巡护,从九顶山上归来,阿坝州茂县石鼓乡茶山村村民余家华兴致很高。已经66岁的他,和茂县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的成员们,在海拔约5000米的九顶山顶峰走了一圈,并未发现异常。截至目前,协会已无偿巡护九顶山22年,会员们也因此被称为“没有编制的护林员”。

  7月初的这次巡山,是余家华和协会的另外3名会员去的。他们各携带30公斤-40公斤重的行李,里面装有食物、帐篷和睡袋,累计行程约200公里。所到之处,他们一边查看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一边留心“形迹可疑”的外地人。这样一路下来,他们专门走小路、饮山泉、睡帐篷。

  协会成立于1995年,余家华是创始人。谈及协会成立的原因,余家华说,自己曾经是一个猎人,但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九顶山常见的金钱豹、云豹、麂子已经难觅踪迹。于是,身为村支书的余家华成立了协会——最初,会员只有他的父亲、他以及他的儿子。

  22年过去了,协会扩大到100余人。每年,协会的会员都会以“支部+协会”的方式开展反盗猎行动,将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及法律法规贴进村寨。2004年,协会在茂县正式注册,成为四川第一个以野生动植物保护为主旨的农民协会。

  余家华告诉记者,协会每年要组织7次左右的巡山,每次7-15天,巡山海拔从1900米到5000米,每天要行走30-40公里,年巡山里程达2940公里。从协会成立迄今,在巡山护林中累计收缴盗猎者火药枪20余支,收缴和拆除捕猎套100000个。如今,九顶山靠茂县一侧的金丝猴达到600多只、红腹锦鸡增加到700余只,麂子等野生动物也重现身影。

  B

  清溪河上的村民巡河员

  □周梅 本报记者 吴晓彤

  7月10日下午,烈日当头,室外温度超过35摄氏度,划船的张大福左手撑竹篙,右手用网打捞河面上漂浮的垃圾。

  62岁的张大福是德阳市中江县清河乡清河村村民,今年4月成为巡河员后,经常扛着几十斤重的小船下清溪河,巡查河道。

  清溪河全长25公里,在清河乡境内有8公里,“全乡10个村有8个村都靠这条河生活。”张大福说。

  村民回忆,过去清溪河河如其名。自从沿岸建了养猪场,污水直排入河,最近这些年,清溪河的河道被水葫芦“霸占”。张大福格外忧心:河面见不到水,该怎么办?

  2015年起,清河乡政府组织人员清理,但由于各辖区没有同步治理,总是“治标不治本”:清理后不久就会被上游或下游漂来的水葫芦重新“占领”。“有一次乡政府组织打捞水葫芦时,打捞队里的年轻人直接跳到水葫芦上面,居然就像走在草地里一样,没有下沉。”张大福说。

  为保证清溪河治理真正出成效,今年,清河乡加强与上下游乡镇联动,集中治理水葫芦。同时县级河长还亲自督促、指导、协调治理。这次治理不是简单地清理水葫芦。“今年以来,我们关闭了岸边制造污染的4家养殖场和1家食品企业。”清河乡党委书记邓高辉说。

  4月,清河乡政府还与张大福等3名巡河员签订劳务协议,专职守护乡里的河流。“有一天,村支书找到我,说准备找个水性好的人当巡河员,负责长期打捞清溪河里零星生长的水葫芦和漂浮垃圾,我直接答应了。”从小生活在清溪河边的张大福没想到,人到老年,他还能做巡河员。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清溪河又清澈起来。看到不少外地人前来垂钓,张大福打心底里欢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