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城和谐共生 成都未来更宜居

2017-04-28 11:21:28来源:成都日报编辑:何勇

忠诚履职 护航城市平安

“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营造高品质生活环境,促进人与城和谐共生。”党代会报告中,这样提到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是建立在平安、安全的生活环境基础之上的。平安,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群众幸福感的基础。

“作为护航城市平安、保障社会秩序稳定的主力军,我和其他成都公安两万余一线民警一样,忠诚履职,为我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力量,确保城市平安,为市民打造一个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武侯区公安分局浆洗街派出所刑侦民警温东旗表示。城市的平安、社会大局的稳定,既是城市改革发展的紧迫需要,也是顺应群众安居乐业、人与城和谐共生期盼的必然选择。成都公安将以构建与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现代化警务机制为目标,不断推进平安成都和法治成都建设,从打击破案、民生服务、社会治安等多个方面创新思路、依法治理,全力护航蓉城发展,为市民打造和谐宜居生活城市。

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守护市民健康

“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市民感受为导向,努力使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人民群众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全面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公共服务统筹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服务功能,完善教育、医疗、体育、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程弓说,健康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重要的民生。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必须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更加扎实地展开工作,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水平,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原则,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守护市民健康。

“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形势下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程弓说,今年,医院将继续以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关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在医联体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上,探索其内涵建设。以市民的需求为导向,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下转病人持续关注、连续管理,并不断优化下转机制,指导慢病管理、签约服务,与社区家庭医生建立无缝链接,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绿色出行智能交通让城市生活更便利

“交通越来越便利了,就拿茶店子客运站来说,周围公交、地铁、共享单车都有,可以无缝换乘,市民出行自然更加便捷。”昨天,当记者见到交警二分局三大队警07警务区警长李彦辉时,他正在茶店子客运站外执勤。“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热词,李彦辉最近一直在关注党代会的报道,对此也很有感触。

李彦辉是河南人,来成都当交警已经有7年了,从一名普通民警成长为警务区警长。他拿自己警务区内的茶店子客运站举了例子,之前到车站外接人送人的车辆众多,交通经常拥堵,而随着地铁和共享单车的出现,交警也采取了各种保障措施,例如设置醒目的提示标识,对共享单车的停放进行规范,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了绿色出行,坐地铁,骑单车……车站外的交通变得更加井然有序。

“绿色出行加上智能出行,会让城市变得更和谐宜居。”李彦辉说,在日常的交通管理中,交警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了智能交通。以大家都熟悉的红星路一线为例,就是我市一条智能交通示范街,152套综合检测设备识别号牌,监测流量,抓拍违法,实现了精细化管理。作为一名交警,在日常的工作中肯定要把关于绿色出行和智能交通的细节做好,为市民出行服务。

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

体育发展迎来新机遇

市体育局干部职工日前认真学习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认为本次党代会的召开令人鼓舞和振奋,大会提出的下一步五年目标非常清晰明确,深度契合成都市发展实际,特别是挖掘天府文化的新概念体现了对成都文化名城建设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为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打开了空间,带来了新的机遇。

创建全民健身引领城市

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从体育角度讲就是建设全民健身引领城市。我市2016—2020年《成都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已经印发,市体育局将认真贯彻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市民体质提升行动,充分利用“运动成都”“太极蓉城”“棋城”“定制赛事”等我市体育品牌,创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年均组织各项体育活动不少于2400场次;开展免费国民体质监测(检测)人数年均不少于10万人,每年发布年度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努力实现市民体质健康标准总体合格率达90%;进一步改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完成《成都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修编、报批和发布工作,加快区(市)县“一场一馆一池”“两中心”建设,新建公益性足球场地100块,实现全域成都行政村(社区)级体育设施全覆盖。通过科学的全民健身知识推广,促进市民身体健康,提高城市宜居幸福指数。

创建体育产业特色城市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就是要大力创建体育产业特色城市。以体育运动、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和体育培训为主要带动力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日益成熟,绿色的体育产业与我市绿色发展理念相契合,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着力提升我市体育产业发展质量,助力西部经济中心建设已经成为我市体育重要的工作。一方面,我们要实施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我市体育产业发展政务服务环境,研究制定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探索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另一方面,全力推进体育创新创业,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推进体育产业与文化、卫生、旅游、传媒、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成都市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率先支持打造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促进体旅深度融合发展。

打造国际赛事名城

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就是要建设竞技体育基地城市和打造国际体育赛事名城。我市竞技体育水平持续提升,涌现出了冯喆、任茜、曾珍、兰兴、刘天佑、郑惟桐等多位世界级优秀运动员。体育明星就是城市最好的名片,继续打造更多更优秀的成都籍国际体育明星,促进我市国际城市建设。同时,现代化国际城市不可缺失国际体育赛事。经过多年经营,成都现在年均举办国际体育赛事10余项,其中包括有中国西部最高等级的国际男子网球职业赛事——ATP250成都公开赛、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铁人三项世界杯、世界体育舞蹈节、“熊猫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等精彩赛事,吸引了国际网球联合会主席、世界国际象棋联合会主席、国际乒联主席、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主席等国际体育组织顶层官员莅临蓉城。在此基础上,我市体育系统的干部职工将认真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我市国际体育赛事提档升级的步伐,通过国际体育赛事提高成都的国际文化交流水平,推广宣传成都,建设体育强市。

本报记者 杜文婷 何良 王静宇 李旻 肖竹 摄影 王若冰 谢明刚 刘阳

原标题:人与城和谐共生 成都未来更宜居

首页上一页12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