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加快培育新动能——2017年四川经济发展专稿(三)

2017-12-27 06:11:12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

新闻链接》》》

稳中求进 迈向"双中高"-2017年四川经济发展专稿(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 实体经济活力迸发——2017年四川经济发展专稿(二)

创新驱动 加快培育新动能——2017年四川经济发展专稿(三)

□本报记者 熊筱伟

全球下一代智能手机触控技术,有望在四川诞生。

12月22日上午10点,徐同炤接过同事递来的iPhone X,“你看,正面是全面屏,传统技术在上面做不了指纹识别。在四川,我们要做出来。”这位全球触控产业巨头、苹果公司触控传感元器件主要供货商——业成科技负责人当天宣布,公司唯一的全球研发中心落户四川。

这不仅关乎前沿技术的诞生。对业成科技来说,能否保持行业领先,根本取决于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对四川来说,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能否闯过转型升级这道关口,构建起现代化经济体系,根本上亦取决于创新能否成为主动力。

这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四川的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方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速释放创新引领发展动力。这一年,四川加速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

新的动力在蓄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全国排名为20年来最高

12月11日,发生在英国的一件“小事”吸引全球关注。

当天,英国布拉德韦尔B核电站启动厂址适应性阶段地质勘探工作,朝项目开发建设迈出关键一步。该项目将采用中国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标志着我国自主核电技术首次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很少人知道,四川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今年11月,“华龙一号”核能汽轮发电机在川研制成功;12月,核电低压转子在川研制成功……关键技术难题不断在川突破,确保了项目顺利推进。

技术突破的喜悦,萦绕着四川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前11月全省专利授权逾5万件,“抑制血管新生的融合蛋白质及其用途”等22项专利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大容量超临界锅炉、纳米膜层新材料、氢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研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只是结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省委书记王东明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出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激发科技创新“第一动力”,用好创新人才“第一资源”,构建动力转换接续、发展提质升级的新格局。

这一年,四川发力源头供给,优化高新技术的战略布局。围绕全省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四川启动实施了信息安全与集成电路、生物技术与医药等重大科技专项。截至目前,已启动283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投入财政科技经费9亿元,引导社会投入34.5亿元。

这一年,四川发力创新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战略支撑。今年我省获批进入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已建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达到7个,占全国五分之一;全省已建成科技创新平台逾1300个,其中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逾130个。

根据科技部近日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6-2017》,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今年四川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排名同比上升1位至第11位,为20年来最高排名。在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蓝定香看来,四川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为未来经济发展积蓄起强劲动力。

新的红利在释放——“深度”与“广度”结合破除创新体制机制障碍,首批21条创新改革举措在全省推广

释放和激发创新潜能,如果说自主创新能力决定了它“能还是不能”,那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决定了其过程“顺还是不顺”。

过去一年多来,四川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全力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9张清单”落实,在破解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瓶颈”方面成绩斐然。国务院在全国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13条经验,其中8条由四川总结提炼。

试点经验的取得,更多依靠试点单位和地区先行先试。对四川而言,点位突破,如何推广转化为全局的改革红利?

细心的人注意到,今年以来,成都高投盈创动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屡屡走出成都,参股市州金融服务平台。以投资为纽带,我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之一——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也由此在市州落地生根。遂宁市工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任顺明介绍,这极大地帮助当地撬动了市场力量对中小微科技企业的金融扶持。

重试点亦重推广,改革试点的“星火”,迅速在全省形成“燎原之势”。今年我省首批筛选出21条比较成熟的创新改革举措,带动全省逐步进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

“由点及面”的同时,四川亦加速向“纵深推进”——大力完善并深化既有改革试点,进一步破除制约全社会创新潜能释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藩篱。

今年以来,四川对“9张清单”进行了动态调整完善,已完成的任务及时清理,补充新鲜血液;不适宜继续试点的,及时终止。在此基础上,四川围绕军民融合等重点任务继续大胆探索:全国首家军民融合科技支行在绵阳诞生;天府股权交易中心开设军民融合特色板块;全国首个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机构宣告成立……截至目前,国家授权30项改革任务已完成15项,9项取得重大进展。

“深度”与“广度”结合,改革红利在48.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充分涌流、不断释放。一度“两张皮”的军工和民企,正加快形成军民融合优势产业集群。航空发动机研发中心、集成电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等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开工建设。10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和军民融合技改升级项目已分别累计完成投资逾400亿元、300亿元。

新的态势在形成——科技与经济融通发展态势日趋明显,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预计达54%

一度“冷清”的技术市场,火了。看数量,今年前11月,全省登记技术逾8500项,同比增长近20%,技术合同登记金额逾200亿元,同比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看平台,“国字头”技术转移平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核心聚集区今年正式启用。全省仅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就达22家,位居全国前列。

技术市场火热与否,往往折射出一个地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程度。而只有两者的紧密结合,科技才能最大程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强调,要大力推进成果转化,强化创新创业孵化,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过去这一年,四川加速科技同经济对接,逐步构建起科技经济结合发展新格局。

新格局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得到重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构建;政府职能则转向创新服务管理。过去一年来,政府着力推动“供需”对接,举办第五届绵阳科博会,签约1114亿元;设立省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全省举办成果对接推介活动300余场次。

新格局中,人才转化成果热情得到激发。我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六条政策》《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办法》等突破性政策文件今年在全川落地落实,鼓励科技人员离岗创新创业,扩大企事业单位薪酬分配自主权,提高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形成全链条全要素政策支撑。

回顾这一年,科技与经济融通发展态势日趋明显,经济转型发展新动能日趋清晰——

科技与经济结合,加速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前11月,我省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逾6300亿元,同比增长15.5%,已连续7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较快增长势头。食品饮料、油气化工等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科技与经济结合,加速带动新经济新业态形成。今年以来,分享经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和智造经济等新经济业态不断涌现。格罗方德晶圆制造基地、紫光IC国际城、京东方6代线等一批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

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预计达1.8万亿元,同比增长9.1%。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预计达54%。创新驱动发展,2017年四川转型发展新动能正加速形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