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凉山彝区鏖战深贫有“锦囊妙计”

2018-01-16 07:14:04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

  难题C

  医疗人才留不住,贫困群众看病难

  金口河区金河镇曙光村贫困户万永红的家海拔1800米,看病,“从山上到山下得走将近一个小时。”曙光村没有固定的乡村医生,村民看病买药只能去镇上。有时买药只花七八块钱,车费却要十几块。

  缺少乡村医生,贫困群众看病难,乐山市卫计局工作人员郭浩表示,小凉山彝区村医缺口较大。

  “条件太苦了,有点本事的人都走了。”郭浩表示,为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问题,一方面他们从乡镇向贫困村派驻医生,另一方面则采取巡回村医的办法,乡镇医生每周去村上固定坐诊一天,解决村民买药看病问题。

  但有的乡镇也缺医生,这是一个问题。

  锦囊

  推行民族医师定向培养模式,打造“永久牌”乡村医生

  “只流鼻涕,发烧吗?”1月10日,曙光村村医吴春艳坐在村卫生室,仔细询问病人病情。去年6月,作为小凉山彝区首批民族医师定向班毕业学员,吴春艳回到曙光村,正式成为村医。随着她的到来,村民出门不用10分钟,就能看病拿药。除感冒发烧外,吴春艳还负责建立村民健康档案。

  小凉山彝区首批民族医师培训学员有200人,他们都是从各个缺少村医的村里选拔的,免费送往乐山或者成都的学校培训3年,毕业后必须到乡上接受至少3个月的跟师学习,才能成为一名村医,而且从哪个村来的,毕业就回哪个村去。

  目前,小凉山彝区民族医师定向培训已经开展了3批,郭浩将这些定向培养的村医称之为“永久牌”乡村医生。

  村医,是我省深度贫困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有益尝试。“小凉山彝区的做法值得在其他深度贫困地区推广。”省脱贫攻坚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底印发的《四川省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曾明确,在深度贫困地区实施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人才招引、人才援助、人才稳定五大工程,以人才振兴推行深度贫困县稳定脱贫和发展振兴。

首页上一页123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