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四川12位村支书最关心啥?乡村振兴成高频词

2018-03-05 06:16:54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刘波

宜宾市江安县底蓬镇文武社区(村)党支部书记赵思学。

达州市大竹县庙坝镇长乐村党总支书记杨帮武。

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总支书记陶勋花。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媛莉 任吉军 北京摄影报道

3月初的北京,寒气渐退。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四川代表团如期抵达,148人的团队中,有12人的身份相同——“村支书”。

村是中国基层群众性自治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则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从最基层来到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12位村支书,从四川田间地头和老百姓身边,会带来什么心声?他们又想说些啥?

他们从哪儿来?

12人遍布四川东西南北中

赵思学拿着一份手写稿翻来覆去诵读,上面有她准备在讨论发言时说的概要内容,“普通话说不好,”她含羞而笑,“抓紧时间多练习一下。”

在宜宾市江安县底蓬镇干了26年农村基层工作,文武社区(村)党支部书记赵思学说普通话的时候实在太少了。

因为是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心有忐忑”者不止赵思学一人。攀枝花市米易县普威镇独树村党总支书记王永兰、达州市大竹县庙坝镇长乐村党总支书记杨帮武、眉山市丹棱县丹棱镇龙鹄村党支部书记罗朝运、甘孜州康定市雅拉乡头道桥村党支部书记郑建英、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党总支书记查玉春、自贡市大安区凤凰乡济公村(社区)党委书记贺光玉……他们抵达驻地后,纷纷“躲”在房间里潜心做着履职的准备工作。

四川代表团共计148人,12人是村支书。从年龄结构看,50后1人,60后6人,70后2人,80后3人。从任职行政村区位看,12人遍布四川的东西南北中。

他们为何会当选?

个个脚踏实地干实事

平时工作在阡陌交错的田间地头,这12位代表,快言快语,势如破竹。

“会做,但不太会说”,诚如查玉春所言,12位村支书更善于脚踏实地干实事。查玉春来自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文明村资阳市晏家坝村,17年前她上任村支书,带领村民规模化种植蔬菜,修建全区第一条通村水泥路等,把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吸引回来一大半,也把曾经的全镇最差村变成了经济和环境双丰收的风景区。

杨帮武是12人中年龄最大的。不过,被誉为“舍肾忘死铁支书”的他,则带着实干的成绩而来。

1988年,杨帮武走马上任达州市长乐村党支部书记后,在他的带领下,不仅长乐村变成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4年起,通过“富村带穷村,先进带后进”,毗邻长乐村的华山村也在杨帮武的带领下,从特困后进村蜕变成脱贫和谐村、小康示范村。

余彬嘴里的西昌市安哈镇长板桥村,犹如人间天堂,春天可跟着梨花走,夏天可寻着绿荫去,秋天可让果香带路,冬天有皑皑雪景在招手,“是国家优秀村庄规划试点村和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示范村,是凉山州第一个最具彝寨旅游品牌的旅游型新村建设模板。”他的话里充满自豪。

王永兰所在的攀枝花市米易县普威镇独树村,新建的旅游新村整齐划一、花木扶疏;黄小军担任达州市渠县巨光乡金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已经3年,眼看村庄大变身,“等着他人送小康,靠在墙角晒太阳”的日子一去不返。

这些村支书口中的一切,完全得益于四川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农业转型进一步升级,农村改革全面深化。

12个“村支书”脚下的土地,正徐徐展开安居乐业美丽家园的画卷。

他们想说些啥?

五个关键词当好百姓传话筒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后,在两会期间最想说些啥?12位村支书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其中,乡村振兴、扶贫解困、保障民生、基础设施、开好会履好职等五个关键词,是他们最想说的话题。

乡村振兴同时挂嘴边

“乡村振兴”是12个人同时挂在嘴边的热词。

赵思学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实践中遇到问题,她带着这些问题而来,“部分金融扶持的手段,因为限制条件多、抵押担保难等,农户实际贷款困难。”她认为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柱,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出发到北京前,黄小军进村入户搜集老百姓的想法和观点,整理成三个关注方向,“围绕乡村振兴展开的农村集体经济如何壮大,还有乡风文明建设和党支部建设。”

查玉春的关注与思考也从身边来,她说自己所在的行政村2015年有18个留守孩子,到现在只有2个,她觉得“乡村振兴,就是要让村民愿意回农村安居乐业。”

成都市温江区是四川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先行先试之地,全省首个农村产权确权颁证点位就在温江区寿安镇,来自寿安镇岷江村的党总支书记陶勋花,今年准备的建议紧密贴近父老乡亲。“建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健全农村资产评估体系,以便盘活农村闲置资源。”陶勋花说,这些思考来源于当地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扶贫解困应更精细化

扶贫解困是村支书代表们嘴里的又一高频词。

“扶贫要扶志,”贺光玉所在的自贡市大安区凤凰乡济公村(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插花式的扶贫在此大展拳脚,她看到成绩斐然,也看到美中不足,由此在思考“扶贫解困如何更进一步精细化”的建议。

杨帮武觉得精准扶贫一定要治本,以他所在的丘陵山区为例,他认为改变田形是治本的关键“药方”,“在我们那里,要满足农业转型升级发展,规模化发展,劳动力要通过机械化解放,但丘陵地区田形不适合机械化,只有通过农业基础设施改善转变田形。”

更多人关注乡村文化

今年全国两会,眉山市丹棱县丹棱镇龙鹄村党支部书记罗朝运想要分享龙鹄村垃圾“突围战”,也是他准备提出的建议。“呼吁更多人关注乡村文化的引领和建设,毕竟,乡村之美,除了美景,还有美丽心灵和相匹配的村民素质。”

结合乡村振兴提出的抓“三农”,郑建英也有更多思考,“缩小城乡差距是‘三农’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我觉得缩小城乡差距就是缩小城乡居住条件的差距、医疗和养老保险的差距、教育的差距等,这些也是农牧民最期盼的。”贺光玉也抛出了她关注的又一方向,“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凉山州昭觉县庆恒乡庆恒村党支部书记吉克石乌结合当地的现实需求,此次参会将重点关注安全住房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问题。

期盼农村路网更完善

“当好基层群众的发言人,把农牧民的心声和意愿客观、理性地表达出来。”说这话时,甘孜州康定市雅拉乡头道桥村党支部书记郑建英特意直了直肩背,更挺立些。“最盼望的是国家继续加大民族地区高速公路、铁路的投入力度,加快促进民族地区与外界往来的便利。”

余彬同样期盼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我所在的村,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好,但周边很多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足。”在余彬看来,他不仅要代表本村发言,更要传递片区的基层声音。

王玉兰也盼着路网建设打通往来壁垒,“作为农民,我们要狠抓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旅服务质量,另外我们也盼望交通更方便,让农产品更容易走出去,游客更容易走进来。”

当好老百姓的传话筒

事实上,每一个关注问题的背后,都是村支书们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自我要求,“开好会,履好职”摆在12个人心中第一位。

王玉兰说“要代表基层农民的意愿和心声”,李君说他的建议“全部从基层实践中得来”,贺光玉觉得“要当好老百姓的传话筒,将合理的诉求带上来”,陶勋花说,“我是人大代表,也是农民”。

对余彬来说,自己不仅要代表基层群众提建议,还想帮忙完成心愿。“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我们大凉山,他说的‘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和‘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等话,让我们彝家儿女听了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余彬出发前,彝族老乡们不断嘱咐他:“如果你能见到国家领导人,请一定代我们说一声‘卡沙沙’(注:彝语感谢的意思)。”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