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些家境殷实的孩子相比,黄幸是个例外。
别人还在恣意消磨青春和金钱的时候,这个毕业于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海归”已开始折腾了:做过7年的五星级酒店前台和后勤部副主管,然后和两个好友合伙投入100多万,开了一家卖“蒸汽石锅鱼”的店。他笑称已34岁,还想着干一番大事业。这个所谓的事业,不是子承父业,也不是仰仗爷爷曾是黄埔军校军官、奶奶曾是广东珠海名门闺秀的荣光。“是自己的。”他强调。
为了一份菜谱 让妈妈发传真到大使馆
9时55分,黄幸背着黑色的背包走进SM广场负一楼。在南一区有他亲手打造的店。店有180平方米,可以摆下19桌,店的布置是黄幸还有合伙人丁天雄、陈琦辉亲手设计的,墙上画着摇摆的鱼儿,角落里摆放着渔网、老电视机、黑板墙,“希望大家进来就可感受到一点童趣,找回一些快乐。”
黄幸高1.88米,穿蓝色的牛仔衬衣,戴一副黑框眼镜,广东潮州人,15岁跟随做生意的父母到成都。别看他身材瘦削,骨子里却是典型的“吃货”。2000年,在新西兰留学时,他吃腻了土豆泥、香肠和沙拉,决定自己动手做一盘肉臊面。从来没有下过厨的他只能凭着印象操作,肉是炒熟了,却硬得像石头一样。那晚,黄幸可怜巴巴地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妈,肉臊怎么做啊?能不能传真一份菜谱到大使馆。”第二天一大早,他急急忙忙地跑去大使馆拿传真,“我永远记得那个大叔的眼神,他肯定没想到我拿的传真,竟然是一份菜谱。”
经过国外的生活,黄幸的烹饪手艺渐长。
年收入30多万 创业是活出自己的模样
2005年底,黄幸从新西兰留学回到成都,因好奇应聘到一家五星级酒店做前台工作,后来又去做后勤。7年后,因事业到了瓶颈而辞职。
可巧的是,创业也是缘于“吃”。去年,黄幸和朋友去昆明玩,吃到了当地美味的汽锅鸡。回到成都,他告诉了好友丁天雄,丁天雄立马说:“我们开一个店吧。”他们找到了另一好友陈琦辉,3人投资100多万在SM广场负一楼租了一个铺面,并买回蒸汽石锅,买来兔、鸡、猪肉进行试验,可用蒸的烹饪方式耗时都太长。最后他们买来鱼试验,没想到只需3分钟,鱼就蒸好了。
随后,他们开始调整味道。经过400多斤鱼、600多次试验后,鱼通过秘制浆料腌渍5分钟-7分钟后,放上辣椒、姜等调料,揭开锅,香气扑面而来,鱼肉嫩,味道鲜美。如今,仅鲟龙鱼一周就能销售200斤-300斤。“每天高峰期都会满座转台,一年我能收入30多万吧。”黄幸说,他就喜欢待在店里,哪怕给客人上菜,说一句“欢迎光临”就很满足。创业于他而言,是在别人眼里活出自己的模样。
黄幸说,下一家店一定会将“快乐”这个词贯穿始终。只想有人踏进小店,品尝一顿美食,而这里的环境和食物能在他们一生中留下一点点影像,那自己就很幸福了。成都晚报记者 胡科 摄影报道
·征集令·
如果你是黄幸这样有故事的“蓉漂”
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的“蓉漂”
请拨打成都晚报热线962111
或@成都晚报官方微博
我们将走近创业者
讲述这些年他们在成都
创新创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