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老和他的部分作品。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一大家人玩的玩手机、玩的玩平板电脑,家里的老人却仅有一只狗陪伴。这是遂宁73岁画家丁世谦创作的工笔画《探望空巢老人》所描绘的场景,他用这样的方式,展示了当前较为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
在丁老的客厅中,华西都市报记者见到50余幅反映不同时期的绘画。《合奏曲》《川北凉粉》《瓦窖边》《乡巴佬》《窗口》……每一幅画面都勾起现代人的回忆与思乡。丁世谦说,笔墨当随时代变化。
从1975年开始,丁世谦所画的《上学路上》,被北京、上海、天津、四川等六家出版社共同发行,并进入小学课本,让数亿人深受影响。同时,他还为二十余套连环画配图,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美术大家。
创作诉求
年轻人真正陪伴老人
到丁老家里采访时,《探望空巢老人》正在绵阳展出。丁老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年轻人回家探望老人总是忙,不是打电话就是玩手机,而孤独的老人却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
“这一当前的社会现象,给了我创作的灵感。”丁世谦说,空巢老人是当前的话题,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如今,这些年轻人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而在家留守的老人却一直很孤独。
据丁世谦介绍,现在的年轻人总是说自己很忙,回家了也是电话不断,或者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难道就没有时间陪老人说说话?”老人也怕孤独,常回家看看,不仅仅是看望老人,更应该和老人说说话。“通过这幅画,让年轻人放下手中的活,真正陪伴老人。”
留住记忆
记录渐行渐远的乡风
丁世谦从小喜欢画画,先后为20余套连环画配过图,《聊斋》《说唐》《红光大队放红光》《光明行》《秦桧之后》……全国发行量达到600余万册。
从1975年创作出《上学路上》起,丁世谦老人在40年的时间里,先后创作了50余幅反映川中老百姓乡风的画作,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当地群众生活的变迁。在这些作品中,一部分所画的乡风已渐行渐远,仅剩下少许的回忆。
丁世谦的侄儿丁曦说,幺爸外出采风,观察非常细致,包括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这让他的作品富有生命力。“他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已成为时代记忆。”
丁老说,《荷香水甜》是他在安居区乡下采风时记录下来的。“遂宁的水位线比较高,老百姓直接在田里就能淘出一口水井。”一名妇女来到井口处,用扁担套住铁皮桶直接提水,提起的是没有污染的井水,想想那一定很甜。“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再想看到这一场景,只能在影像、画作中去寻找。”
华西都市报记者周洪攀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