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枣子巷演绎民国范 重温那些从民国走来的小巷名人

2020-01-01 16:43:1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彭焘

谢璐 记者 张红霞

走着看着,回忆着对比着

笑容一直盛开在张淑修和王朝秀两位老人脸上

12月31日下午,在《成都》歌声里,在欢乐仪式中

成都首条公园城市街道示范街区——

枣子巷中医药文旅特色街区正式开街

78岁的张淑修、75岁的王朝秀

在缓慢而喜悦的脚步里

丈量着这条居住了半个多世纪的

880米老街如今的焕然一新

路宽啦,老建筑穿上了新外衣

还加上了浓浓民国风的廊沿

这里的街名、历史和人物

从民国时期就闪耀光华

这里的文化、业态和底蕴

和中华传统医学融为一体

开街啦,成都的中医魅力更加散发

开街啦,新的网红打卡地前来报到

戴氏栽下枣子树

枣子巷之名,据传与一位国民党元老有关

他叫戴季陶,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广汉

他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

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

中华民国时期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

民国初期,戴季陶一家由广汉迁至成都

1949年2月,戴季陶去世

他的儿子戴安国护送其遗体回到成都

于当年4月把他与其母黄氏合墓

安葬在成都枣子巷戴季陶陵园内

在陵园里的两排枣子树

是当初戴季陶植于母亲墓旁的

这是枣子巷之名的来历之一

另一种说法是此地一户普通人家

院内植有一棵枣子树,叶茂果实

丰收时常与街邻分享

成都少见枣子树

人们就把这条短巷子称为枣巷子

上世纪50年代,巷子荒凉又短小

处在稻田和竹林合围中

还是一个少人关注的城郊地带

从其今天位于一环路内可以看出

半个世纪里成都城市扩张的步伐

戴着毛线帽子,老而弥坚

作为成都无线电工业学校的毕业生

张淑修堪称当时的知识分子

她被分配到四川省地矿局水文队

这个枣子巷的“大户”单位

安放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和人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落户

青黑色的半身像

戴着眼镜的清癯面庞

立在一幢安静的小楼前

来来往往的莘莘学子都认识他

李斯炽,成都中医药大学首位校长

1958年,由国务院任命其为院长

当时名称为成都中医学院

1960年,他率队参与了全国中医教材审定会

为我国现代中医药高教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漫步枣子巷,行至中部

可以进入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后校门

是新中国最早的4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

撑起了四川“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美誉

成都人看病找老中医,都知道去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医馆

这里有国医大师3位、全国名中医2位

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位

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位,名家云集

75岁的王朝秀调入水文大队工作30多年

成都中医药大学是她和家人健康的“优质邻居”

“蜀中才女”黄稚荃晚年居此

张淑修知道,这条数百米长的巷子

除了成都中医大系列

还有成都财贸职高,还有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

还是省政协常委黄稚荃的晚年居住地

她在民国年间被遴选为妇女界立法委员

她的诗、史、书、画堪称“四绝”

与秋瑾并称"女子双侠"的政论家、诗人吕碧城

盛赞其为“蜀中才女子”“今之李青莲”

她还是许多人眼中“真正的美女”

她曾拒收国民党官员百万贿资

她曾拒绝送其母子去台湾的安排

著有《杜诗札记》等多本文艺著作

今天峨眉山、杜甫草堂、武侯祠等多处

收藏有其书画作品

1993年,黄稚荃以85岁之龄辞世

其品格、才学、艺术都得到世人推崇

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左氏中医慕名来此

880米街巷,182间底商

枣子巷云集了德仁堂、同仁堂等

一拨中医药的老字号

在林立的铺面中,左氏中医颇为显眼

细一打听,居然是慕名来此落户的

有126年历史的泸州左氏中医

由晚清秀才左坤元于1893年创办

来枣子巷立馆者左建平,年届七旬

是左氏中医的第四代传人

其父左维翰毕业于中央国医舘四川国医学院

(注:成都中医药大学前身)

亲自创建了公立泸州市中医医院

左建平则创办了民营泸州建平中医医院

如今,左氏中医已有六代传人

今年夏天,闻听枣子巷打造中医药文化街区

左建平立即递交入驻申请速获通过

历经三个月紧张装修,顺利亮相

“与开街一起开业”

左建平带着门下医生门前迎候

“我们带着父辈对母校的情结”

“我们愿意在此地扎根,服务患者”

“我们看好枣子巷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未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