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入侵
造成严重生态后果有先例
利用外来入侵物种治理水体,有关方面作何考虑?
12月26日,白鹭湾湿地水体治理及生态修复项目方案设计方工作人员告诉四川日报民情热线记者,准备进行治理的大小悬湖因市民长期以来放生等原因,水中的鱼类种类和数量都过多,造成水质破坏。正是考虑到食蚊鱼和清道夫的特性,有助于控制其他鱼类种群的数量,才考虑投放一些。“这个项目是一个长达5年的规划,虽然在设计中考虑投放这三种生物,但如果届时评估水质已达到要求,完整的生态链已形成,也不一定非要投放。”该工作人员说。
成都白鹭湾湿地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称,他们就此方案咨询过相关专家,认为不会对生态造成影响,但具体是哪位专家则并未透露。“外来入侵物种一旦破坏了当地生态链,再想恢复就非常困难了。”四川师范大学长期从事野生动植物研究的学者侯勉指出,外来物种一旦入侵,基本上就处于失控状态,例如福寿螺、牛蛙、美蛙,这些外来物种入侵后很快就占领了生态位,导致原来生态链中的同类物种消失,特别是在城市周边,土生的田螺、沼蛙、白蛙等都已经很难见到了。
四川日报民情热线记者查询到,国内此前多有因为食蚊鱼、清道夫和大薸而引发的生态问题事件发生。2015年,有媒体报道广东湛江赤坎水库清道夫鱼繁殖超过10万斤,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严重威胁水库坝体安全。另有媒体在2014年报道,珠江中由于清道夫鱼的大量繁殖,导致其他鱼类无法生存,最严重时一些清理水面的环卫队随便一捞就能捞到很多清道夫鱼。大薸泛滥成灾的新闻更为普遍,万峰湖、滇池等都发生过灾害性爆发,只能依靠人工打捞治理。今年10月,武汉城管部门每天要从长江、汉江水面上打捞200多吨大薸;今年8月,眉山一养殖户上千亩鱼塘大薸泛滥,导致鱼塘中10万斤鱼类缺氧死亡。
省水产局渔政处相关负责人向四川日报民情热线记者明确表示,食蚊鱼和清道夫鱼在我省是不允许增殖放流的。任何单位或个人擅自进行增殖放流,将视情况处以2000元至20000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