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开会共同支招 如何让市民收获越来越强的蓝天幸福感

2019-06-01 06:18:26来源:成都商报编辑:陈乐

今年截至5月30日

■成都PM2.5平均浓度

为50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13.8%

■优良天数120天

同比增加27天

预判

由于6-8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部分时段有高温干旱,臭氧污染形势严峻。区域有2-3次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光化学反应活跃,可能出现2-3次臭氧区域性轻度至中度污染风险,个别城市有重度污染风险。

支招

要进一步做好联防联控联治,组织好科技、专家力量,找准症结、精准研判,依托平台、载体、科技力量和政府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支招。特别是,要强化科技支撑,包括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网格微站建设,加密激光导航频次,做好精准化管控。

行政区划有边界,大气流动无边界。

在四川,成都平原经济区是全省经济最发达、人口密度最大、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联防联控联治势在必行。

今年1月25日,成都、德阳、绵阳、遂宁、资阳、眉山、乐山、雅安8市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

合作还在加深。5月31日下午,2019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大气污染防治市长联席会议举行,目的只有一个:让市民“蓝天幸福感”越来越强。

最近空气质量如何?

今年空气优良天数率明显上升

从今年1月签约,至今已历时近5个月,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质量如何?

来自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数据,今年1-5月,四川全省空气质量整体有所改善,未达标城市PM2.5累积浓度为49.1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1.2%。颗粒物区域性污染天数减少近一半,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以上。

数据显示,成都平原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优良天数率明显上升。除CO上升外,其它污染物浓度均有所下降。

2019年1月1日-5月29日,优良天数率方面,成都平原改善5.7个百分点。除了乐山和资阳优良天数率下降,其余城市均有所上升,成都、绵阳、眉山升幅明显。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介绍,2019年截至5月30日,成都PM2.5平均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8%,优良天数120天,同比增加27天,其中第一季度,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三,首次结束了自2013年以来每年第一季度有重污染天的历史。

今夏天气状况如何?

预计6-8月大气自净能力略偏差

现场,四川省气象台通报,预计6月上旬,成都平原经济区影响盆地的冷空气势力弱,静稳天气较多,仅有两次降雨过程,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较差。

预计6-8月,成都平原经济区降水量较常年均值偏少1~2成,气温较常年均值偏高0.5~1.0℃。同时,欧亚中高纬大气以纬向型环流为主,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偏南水汽气流输送较弱,成都平原处于对流活动偏弱区。预计6-8月成都平原经济区大气自净能力较常年正常略偏差。大气扩散方面,由于6-8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部分时段有高温干旱,臭氧污染形势严峻。

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显示,7月至8月,有出现伏旱天气可能,晴朗少雨;区域有2-3次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光化学反应活跃,可能出现2-3次臭氧区域性轻度至中度污染风险,个别城市有重度污染风险。

如何联防联控联治?

成都:履行好“主干”责任 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

如何联防联控联治?现场,各市州都提出建议,其中,形成机制、共享技术是各方提到的重点。

资阳建议形成科技治霾的合作机制,“成都有大气污染的科研力量,能不能利用成都院士工作站等优势资源,带动周边市州解析污染源,共同制定针对性的减排措施和污染防治规划。”

眉山也提到联合执法,“建议成立8个城市的大气污染联合执法队伍,统一标准,定期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也可以跨区域执法,交叉检查执法。”眉山同时建议,涉及到跨区域项目要共商,避免重复建设和上下游污染。

“成都平原经济区联防联控,乐山是受益最大的。”乐山介绍,今年该市紧盯重点行业的整治、加强科技精准治污、强化监督检查等,努力做好大气污染防治任务。

“同在一片蓝天下,大家共同来担当责任,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做好。”德阳表示,在秸秆禁烧等方面,将与成都等兄弟市州一起联防联控联治。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工作,需要团结协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成都表示,将履行好“主干”责任,与各兄弟城市一道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包括建立健全协作机制、联合防治大气污染、协同防治水污染、持续强化资源共享等。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于会文表示,现在大气污染防治,还没有离开老天爷帮忙,“现在我们采取的这些措施,治本的招还不多。我们现在的达标,是刚刚达标,不是远远达标。”

“要认清形势,找准症结,精准发力,力求做到事半功倍。”于会文说,要进一步做好联防联控联治,组织好科技、专家力量,找准症结、精准研判,依托平台、载体、科技力量和政府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支招。特别是,要强化科技支撑,借助专家对机理的研究,动态更新污染源清单,完善应急举措,包括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网格微站建设,加密激光导航频次,做好精准化管控,“花最小的力气,取得最好的成果。”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