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争平:和冻土“斗”了半个世纪 想把动车开到拉萨

2019-06-17 06:24:49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刘波

俯瞰天路

长龙穿越昆仑雪域

青藏铁路的起点,位于青海西宁,恢弘的西宁火车站,银白色的建筑主体,现代时尚;在它的背后,黄土高原一望无垠。

现代化建筑和土黄色荒漠在同一时空出现,反差感巨大,这也是青藏铁路的缩影,一个在残酷自然环境中拔地而起的“人类杰作”。

离开西宁,青藏铁路下一个较大车站是格尔木,格尔木市区海拔2700米,地处高原,天气大都晴朗,偶尔也会遇到沙尘天气。

从格尔木前往昆仑山口,顺着青藏公路走就行,上山的路只有两车道,随着海拔提升,积雪不时出现在路旁,天气阴晴不定,刚才还是雨加雪,五分钟后,又是蓝天白云。

青藏铁路基本和青藏公路平行,部分路段截弯取直,自驾在青藏公路上,肉眼便能看到青藏铁路。

海拔4700米的昆仑山口,垭口较为狭窄,公路挨着铁路,道路两侧是终年不化的积雪,目之所及,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风云变幻。

昆仑山口有一个观景平台,青藏铁路便从平台边擦肩而过,时不时有火车鸣笛通过,但要想遇到客运火车,还需要一些运气。

从空中俯瞰,青藏铁路如同一条钢铁长龙,由远及近,穿过昆仑山口,掠过雪域高原,不少自驾游客在此停留,用无人机拍下眼前这让人震撼的一幕。

穿过昆仑山口,列车的下一站,便是青藏铁路全线海拔最高点,也是全线海拔最高的一个车站——唐古拉站,海拔5072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智

天路之行

坐火车去拉萨已是平常事

凌晨时分,格尔木的气温已降到0℃以下。即使已是四月下旬,这里仍不时风雪交加。

4月19日早上6时,格尔木市火车站。“旅客朋友请注意,您所乘坐的Z165次列车即将进站!”播音一出,火车站候车大厅喧嚣了起来,零零散散的旅客登上火车、一路进藏。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从这里出发去拉萨。

来自广东的游客小周、小吴情侣两人,先坐飞机赶到西宁,再从西宁登上火车,前往拉萨,“青藏铁路起于西宁,所以我们从起点上车,买了卧铺,坐着火车去拉萨。”

从东北远道而来的老吴夫妻俩,先飞到了兰州,再登上火车。“听说坐火车进藏,可以慢慢适应高原气候,如果一下子坐飞机到拉萨,我们怕会高反。”老吴说。

从格尔木往西千里,拉萨城静静地躺在河谷内,日光城,正阳光普照。

每天中午12点55分,Z266次列车准时驶出车站,沿着全长1956千米的青藏铁路,途经西宁、兰州和西安,再一路向南,前往广袤发达的长三角,直到广州。

这趟绿皮火车辗转了大半个中国,从青藏到岭南,耗时55个小时,是中国用时第三长的客车。

如今,坐上火车去拉萨,已是平常事,更是旅行者憧憬的朝圣之旅。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智

70年,

你我都是赶路人

□杜江茜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历史的新篇章早已开始书写,而身处时光轴上的你我,无一不是被光阴镌刻塑造,被经历给予洞察,用正在经历的人生见证着历史的诞生。

历史终究是人的故事,唯有记录,可以让故事更隽永。

从今天开始,打开我们的推送,你会落入璀璨的故事长河。在过去70年的光阴流水中,我们打捞上70个神奇的瞬间。对每一个瞬间的追溯都是一场抵达,正是在这一次次艰难跋涉中,我们复刻出那些历史的高光时刻,是如何降临到70位个体人物或者群体的身上。

故事如何打捞?封面新闻7路记者奔赴全国各地,深入人文、生态、教育、科技、民生、经济、脱贫7个方面,用那些散落在时间流水中的瞬间故事,去记录时代变迁、展望未来征途。

故事中有过去。

这70人中,有的曾被命运高高举起,成为时代英雄,也有的在跌宕起伏中,恪守初心。曾经,他们有的用一声大喝,把人们从迷雾中拉出来,也有的用毕生的坚持,证明着国强民安的大道明德。他们的人生因时代而改变,回忆也被赋予几多激昂,而正是这种个体经历和时代大势在激烈碰撞下闪现的火花,让中国的步伐愈加坚定,不可阻挡。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在这段历史的长河中,你我都能找到自己的身影。可能都曾扼住命运的喉咙,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可能是超越时间和历史,面临相似抉择时,英雄所见略同的默契;又或许,你就是在某个人生的节点,被这些历史的瞬间所影响和打动,而最终选择成为了如今的你。深入到每一个个体微小的生命中,你终会发现一个更加宏大、丰富的世界。

以史观今,前进不止,我们书写这些历史的底稿,是面对现在时的传承和使命。今日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毫无疑问,面向未来,中华民族将继续有力续写中国奇迹。

而身处时代中的你我,都是昼夜不停的赶路人,你看历史,历史有你。

人物名片

刘争平

男,1971年生,汉族,中共党员,陕西扶风人,工程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扎根地质工作第一线26年,主持和参加了青藏铁路、拉日铁路等多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地质勘察、设计、科研和总结编撰工作,为解决高原铁路、多年冻土、地热、风沙等重大技术难题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勘察金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项,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西藏工匠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14项。

首页上一页12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