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天府国际机场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立夏已过,小满将至,万物繁茂,生机勃发,迎来最旺盛的成长时节。
一如势不可挡的成都东部新区,从青涩雏形到拔节生长,向未来而生,奔世界而去。站高谋远、提前布局,东进战略打开城市千年格局之变;时代机遇、历史责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谱写新区未来腾飞之势。
在中国城市化下半场的棋局中,成都城市空间变革是其中一颗重要的棋子。它事关战略全局,事关未来发展,事关如何在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做强成都极核,以更好地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获取更多来自世界的机会,亦为世界分享来自中国的机会。
走好东进路,唱好“双城记”。日前召开的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成都东部新区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在此之前的5月11日,本报推出《5位本报首席观察员联袂聚焦“东部新区” 未来之城:“5”新之变》报道,首次携手5位首席观察员,解读一个全面呈现公园城市特质、走向世界的未来之城,收获积极反响。
如何借助长期关注成都的专家学者眼光,持续为“双城记”聚势赋能?今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每期邀请5位本报首席观察员形成“五星聚首”阵容,一一深讨五个新定位,为筑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支撑贡献“金点子”。首期聚焦“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从高标准规划、打造开放文化、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产业优势、发力通道建设五个维度给出建议,畅想万众期待下的开放新门户如何完成大变局的蝶变?
蝶变密码1
高标准的“规划建设”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 张国华
融合新基建
以“人城产”营城逻辑留住人才
“成都东部新区作为东进战略的落地,的确是历史机遇、时代责任,同时也很好地适应了世界发展大势。”为什么这样讲?成都东部新区又应如何高标准规划建设“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本报首席观察员张国华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告诉记者,“国家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同时处理好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问题,在这4个问题中,城市化是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因为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市场化的平台、国际化的舞台。去年8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围绕这些地区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支持这些地区承接更多的经济、人口等产业要素。在这一大趋势下,国家又进一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东部新区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举措。”
成都东部新区依靠的另外一个国际化发展动力,就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作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顾问专家,张国华认为,新机场能够让成都东部新区、成都乃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更好地链接全球。同时,成都东部新区也是四川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多方面因素加持,张国华表示,成都东部新区的成立很好地顺应了发展大势。
向未来而生的成都东部新区,五个新定位其中之一便是“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如何高标准规划建设这一新门户?张国华建议,首先,要抓好规划建设发展治理的一体化。以往的发展,规划、建设、发展、治理没能得到很好地统筹,现在,在规划的时候就要注意到如何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
其次,规划上要特别注重发挥市场的力量。跨区域发展未来能否打造好,不仅取决于政府是否高起点规划,更多的还取决于市场如何发挥作用。政府应该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勇于承担责任,支持企业创新创业创造,才能真正奠定新区的繁荣。
最后,要注意将新基建与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改善等相结合,助力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打造。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充分运用云计算、5G、大数据,让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助力高质量发展。成都东部新区提出重点发展航空经济、现代物流、国际消费、智能制造、总部经济五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张国华认为,这部分可以与新基建进行充分结合。他特别提到,蓉昆高铁、成自高铁等途经天府国际机场的高铁可以充分与新基建融合。“从产城人到人城产,城市化发展路径已然发生改变,未来将是产业和资本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生态环境走。因此,让新基建助力成都东部新区发展,有利于实现城市化发展路径的改变,以‘人城产’的营城逻辑留住人才,从而有利于成都东部新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支撑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蝶变密码2
有辨识度的“开放文化”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 詹国枢
芙蓉花儿
香飘传万里
“成都是我国西南重镇,对于成都东部新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这一新定位,我认为其有别于其他角色的特点之一,便是其地域特色。即成都既身在西南,是我国西南重镇,又必须面向西南。”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这样告诉记者。
但是,他口中的“面向西南”,不是指我国西南地区,而是特指面向中国以外的西南各国,包括西部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以及南部的印度、缅甸、越南、老挝、泰国等国。詹国枢表示,这些国家,应该是成都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目标国,自然也应成为成都东部新区打造“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的重要目标国。成都东部新区乃至成都的对外开放,要研究这些国家。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国家整体大格局中,成都担负着一个向西向南开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这既是国家赋予成都的重任,也是成都自身的优势。
他特别提到,一个开放的城市,必须有开放的文化。从“向西向南开放”这一定位出发,他将成都的新定位概括为四句话、十六个字:西南重镇,镇住西南;面向西南,拓展西南。前两句讲的是做好自己,后两句讲的是向外拓展。“说到辨识度和品牌文化,虽然没有特地突出对外拓展和开放,但是既是芙蓉花儿香,当然香飘传万里。因而,成都东部新区在高标准建设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打造极具辨识度的开放的文化。”
作为一个四川人,詹国枢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谈及近年来成都的千年格局之变,他说,“任何城市,越是向前发展,越需要拓展新的空间。发展越是迅速,拓展新空间的要求越是迫切。成都近年来在西南乃至全国各大城市发展中,区位优势比较突出,战略定位比较准确,产业发展比较均衡,人才集聚比较迅速。得益于这‘四个比较’,成都经济发展的步伐迈得比全国其他同类城市更快、更稳、更扎实,其在全国大城市中的位次也节节攀升。如今,成都东部新区的挂牌成立,标志着成都吹响了‘再造一个成都’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