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全国旅客吞吐量排第一 成都如何全力外防输入?

2020-07-30 07:50:13来源:成都商报编辑:覃贻花

帮助旅客拿放行李箱

旅客扫二维码入住酒店

6月8日,民航局、外交部、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移民局发布《关于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航班从指定第一入境点入境的公告(第3号)》,成都新增为第一入境点。这意味着,成都成为抵御新冠病毒输入性病例的第一道大门,而双流国际机场,则是这道大门上的密码锁。

根据西南地区机场生产统计简报中发布的信息,今年上半年,成都双流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595.2万人次,全国排名第一。

外防输入,成都面临重任。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截至7月24日,成都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08例。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获悉,成都的境外输入一代病例全部被第一时间发现,无二代传播病例。

成都如何力保大门不失,又将如何巩固?记者走访多日,尝试找到其中的答案。

成都的外防输入,始于今年2月。2月28日,由成都市卫健委牵头,外事、公安、海关、边检、机场、双流区等单位为成员的境外疫情输入防控机场现场工作组成立,进驻双流机场24小时值班,统筹开展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

3月14日,机场现场工作组又增设从疫情高发国家(地区)入境后转乘国内航班人员交接组,专门负责国内航班疫情防控工作。在此期间,工作组组织专业医护、海关检疫、公安边检、外事翻译等工作人员,开展机场检验检疫、信息收集报送、维护现场秩序、人员转运分流等工作,锦江区、温江区等8个区(市)县抽调精干力量,1万余名工作人员日夜奋战,坚守境外疫情输入防控第一线。

至此,成都市为外防输入,拉起一张大网。

因为毗邻双流机场,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定点医院之一,也是这张大网中的一环。记者注意到,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门外,用帐篷和板房搭建起两间发热门诊。为了避免境外来蓉人员与本市发热人员交叉感染,医院专门开辟出一间,用于境外来蓉人员预检分诊。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是这张大网的最后防线之一,承担着确诊病例的诊疗工作。医院早已完成改建的二期工程,专门为阻击新冠病毒预留了370张床位,而总数达到420张。

截至7月27日17时,机场现场工作组共管控航班1452个(包机21个)、管理服务入境人员46319名。成功拦截63例确诊病例,26例无症状感染者,未发生境外输入关联(二代)病例。

回忆起机场现场工作组成立之初,市卫健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我们就拉了个群,所有部门的相关负责同志都在里面,到现在,我还保持每隔几分钟看一次群的习惯。24小时有人值班,几乎所有消息都有人秒回。”

第一关:机场

筛查点前置

托运行李两次消杀

7月21日7时58分,川航3U8100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这是一班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归国包机,按照管理要求,此次航班由双流区负责入境后人员疫情防控的筛查和管理服务。

全市12个区县,根据入境航班信息分工,一般来说,每个区县对应一趟航班。早在他们登机购票时,远在成都的机场疾控等相关工作人员,就已经开始信息采集。“接机前一天就要知道有多少人,男女老少各有多少。这涉及到例如入住酒店规划房间等一系列安排。”青羊区疾控中心副主任胡艳告诉记者。

航班停靠远机位,飞机一落地,海关工作人员登机,筛查每一位入境乘客的《入境健康申明卡》,排查是否有发烧、咳嗽等症状的乘客,先期处理。随后,由摆渡车将抵蓉入境的200多名乘客运转至海关大厅。

在海关大厅,着一级防护服的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到位,再次对乘客进行体温检测,流行病学史、密切接触史调查,抽取血样做血清抗体检测,并做鼻咽拭子核酸快速检测。

此时,3号行李转盘,落地就已经进行了2次消杀的托运行李,在双流区机场接机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按照大、中、小和特殊行李的标准整齐摆放,托运标签统一朝外,方便乘客查找,“尽量缩短入境人员在此等待时间,最快、最准确地领取行李,减少聚集。也能够让乘客尽早休息。”双流区机场接机组组长彭德刚介绍说,停靠在出口处的大巴车,按照每辆搭载不超过25人的标准,在交警部门的带队下,直达隔离酒店。

第二关:酒店

隔离观察14天

定期进行三次核酸检测

在隔离酒店门口,双流区九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谢飞和同事,已经做好了入境乘客的行李消杀准备。每一位乘客在接受全身消毒、安全脱除自带防护服,更换新口罩后,办理酒店入住,接受14天集中隔离观察。

除每日两次体温监测外,抵蓉入境当日,隔离第6日、第12日,乘客接受三次核酸检测呈阴性,发放解除隔离通知书,解除隔离。至此,入境乘客“闭环式”管理,划上句号。

另外,复盘工作流程发现,人员手工信息登记成为耗时最长、接触最多的环节。于是,新津区卫生健康局根据全市来蓉旅客调查登记表精心设计,自主开发了“线上调查登记表”。

“入境旅客只需在从机场到隔离酒店的路上扫描二维码,自主填报信息登记即可。”张婷婷说,利用路途时间线上登记,工作人员就能完成信息审核。当旅客抵达隔离酒店后,只需要核对信息,修改和完善后,就可以直接办理入住。

3月22日,新津区负责的第二批境外来蓉旅客通过线上登记,入住酒店用时较第一批缩短了约3.5倍。据介绍,通过对旅客线上登记信息的统计分析,对境外不同风险等级旅客信息进行再次核实,提前掌握每位旅客流行病学史,有效提升了分类管理效率。

第三关:医院

核酸检测是“金标准”

再加血清抗体检测

入境海关处快速核酸筛查,出现阳性、疑似阳性的乘客,或者有咳嗽、发热,以及与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触史的乘客,需要直接转入定点医院,进一步排查。

“在医院,会对这部分乘客进行血常规、肺部CT检查,并且再次做核酸检测、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检查。”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华西医院空港医院副院长钟刚介绍说。

相比于确诊患者,对于医疗机构,难度更大、压力更大的是疑似患者的排除。

今年5月,一位30多岁的旅客在海关处的核酸检测呈弱阳性,作为疑似患者,直接从机场转运至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核酸检测是检测病毒感染的病原学‘金标准’,但这种检测方式对环境、运输、操作要求较高,容易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的结果。”钟刚解释说,后来的诊治方案新增了血清抗体检测。

钟刚说,因为普通的感冒发烧,也会出现类似症状,“最后这名乘客在病房治疗了20多天,6次核酸检测、5次血清抗体检测,确实没有任何症状了。”

钟刚说,这还不够,检测结果上报区、市卫健部门、疾控中心、疫情防控指挥组,最终确认排除“无症状感染”。

第四关:社区

家庭医生团队上门服务

跟着“倒时差”

按照部署,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到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接受治疗。而无异常的境外来蓉人员,在结束为期14天的隔离后,回到社区,还将继续接受28天的社区观察。

成都市青羊区苏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科科长王慧兰告诉记者,他们要在各级卫健委、疾控中心的统一管理下,着力把守大门的最后一关:社区防控。

家庭医生团队上门服务时,要观察他们身体上的任何不适,及时根据流行病学史,分析是否与新冠肺炎相关。如果无关,及时给出诊疗建议,如果遇到发热的情况,及时按流程处理。为此,仅在苏坡社区,就一共建立了11支家庭医生团队。截至7月17日,苏坡社区已服务包括境外及武汉、北京等来蓉人员共2905人,服务人次接近2万。

相比之前的一系列工作,社区防控有着特别的难点。王慧兰举例说:“比如一些回来的年轻人,居家隔离期间爱睡懒觉,甚至睡到午后才起床。我们上门的护士必须等着,跟着‘倒时差’。”此外,还出现过境外来蓉人员不愿让家属跟着隔离,从而隐瞒家属情况的事例,王慧兰说:“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只能反复劝说,遇到不理解也要微笑服务。同时必须仔细,不能遗漏。”

另外,社区防控中还要特别考虑到被观察人员的隐私,不引起其他居民的恐慌。王慧兰介绍说,“通常我们中心的车要停得很远,医护进入小区不走正门,经常要走车库上楼。”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王拓 摄影记者 王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