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68年的寻亲!八旬中德混血老太太 出书找成都表妹

2020-08-11 06:57:34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刘波

傅安娜母亲彭廷文(右二)。

傅安娜

川渝一家亲。在历史的时光隧道中,发生过很多两地文化、亲情交融的馨香往事。

2018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四川文艺出版社收到一篇独特的投稿,一本自传式回忆录《汉娜的重庆》寻求出版。书稿中讲述的是一个中德混血女孩(原德国驻华领事的女儿)记忆中的重庆往事。近日,《汉娜的重庆》中文版在成都出版。

一本以重庆为背景的书籍,为什么会首先寻求在成都出版呢?据了解,此稿的作者是年逾八旬的德国老太太傅安娜,曾在重庆生活了15年,当时有一位同住了两年的童年玩伴——成都表妹,于是她主动向成都的出版社投稿,是想完成一个多年心愿:寻找在成都的表妹巧妹。

回忆美好的重庆童年

寻找那个“温柔文静的女孩”

傅安娜1937年出生于重庆,她的母亲彭廷文是地道的成都人,父亲傅德利则来自德国。1945年至1949年,傅安娜在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上学,1952年,15岁的她随父母离开重庆回到德国,此后就再也没来过中国。对年少时光的眷恋不舍,傅安娜最终鼓起勇气,寻找儿时曾同吃同住同玩耍的表妹巧妹。

巧妹是傅安娜母亲妹妹的女儿,书中她称巧妹的妈妈为“吕宝孃孃”。巧妹只比她小一岁,大约1943年来到重庆,在傅安娜家中住了两年。她们一起上学,一起玩洋娃娃,一起绣花,虽然时间不长,但那个温柔文静的小女孩,却深深印刻在傅安娜的脑海中,让她时时回想。

父亲曾任德国驻华使馆领事

母亲是成都一所中学教师

傅安娜的父亲傅德利早年因前往东方探险而来到中国。和大多数探险家一样,他在研究喜马拉雅山区珍稀动物的同时,也爱上了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风土人情。经探险队的同事介绍,他与当时在成都一所中学任教的彭廷文相识、相恋。1935年6月7日,两人在成都登记结婚。两年之后,傅德利携妻前往重庆,任德国驻华使馆领事。

1952年,傅安娜全家离开中国,便与成都的家人失去了联系,至今已有68年。如今,能拿到的寻亲线索寥寥无几,她甚至不记得巧妹的全名。她可以提供的信息包括:母亲彭廷文祖籍是四川省合川县(现重庆市合川区),1932年毕业于四川省立女子高等实验学校;巧妹的母亲是彭廷文的妹妹,另外还有三位同父异母的弟弟;巧妹一家住在成都,她有几位表哥在重庆,其中一人名为周基鑑,曾是建筑工程师,1952年之后曾与在德国的傅安娜一家有过通信。

曾住重庆彭家院子

“重庆一直是我的故乡”

傅安娜此次寻亲,深知希望渺茫,但她仍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出版以及媒体的报道,勾起一些老成都人对重庆江北寨子坪彭家院子的回忆,帮助她寻找到巧妹。

2019年末,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汉娜的重庆》中文版前夕,傅安娜在德国还特别录制了一段视频。虽然自1952年离开重庆后再没回去过,但在镜头前,傅安娜依然回忆了自己在重庆度过的美好童年,“67年过去了,在我心里,重庆一直是我的故乡,我爱重庆,我爱朝天门。我亲爱的父亲曾牵着我的手从那里走过,我爱重庆江北寨子坪彭家院子,那里曾经是我的家,有森林和稻田,有我快乐的童年。”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