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地下负二层的厨余垃圾处理站
餐厅产生的厨余垃圾去哪儿了?如何避免地沟油流回餐桌?怎样降低厨余垃圾带来的污染?
商场内,厨余垃圾处理是“考验”,除了倡导“小碗菜”、“半份菜”等节约方式,成都也在试点厨余垃圾就地处置,从源头减少厨余垃圾。
在成都武侯区,首个分布式厨余垃圾处置示范项目已经运行起来。昨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到龙湖金楠天街商业综合体探访这个厨余垃圾处理站,发现该项目占地面积小,“污水”可以再利用,还将在成都其他区域,特别是商业综合体、学校食堂等地推广。
小身材、大胃口
废水可以处理再利用
如果没有门口的标志,这台位于停车场一角的厨余垃圾处理站很难引起注意。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处理站地上没有污水,周围没有异味,光看外表很难和“垃圾处理”联系起来。
“整个处理站只有43平方米,机器的占地面积要更小一些。”项目相关负责人、四川天府绿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岩军告诉记者,“这台机器的日处理能力是3吨,实际上,目前每天龙湖金楠天街商业综合体内餐饮商家产生的垃圾约为1.5吨,这台机器完全能满足整个商业综合体的厨余垃圾处理需要。”
厨余垃圾从哪里来?处理完到哪里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商场内的餐饮商家按照每天两次的频率将厨余垃圾送到处理站,经过10~24小时的转化,这些厨余垃圾会转化为油类物质和达到三类排放标准的水。其中,油类物质可以用来制造生物柴油、焚烧发电,水可以直接进入市政污水管道或用来浇灌绿地。
从厨余垃圾到达标排放的水,这个过程是如何转化的呢?主要依靠“食物垃圾微生物酶解技术”。“厨余垃圾进入机器后先进行油水分离,然后通过机器内的生物酶解,‘消化’掉这些垃圾。这个过程是常温、无异味、无噪音的,因为这个过程不需要单独加热,大大降低了能耗。”王岩军介绍说,“直接回收厨余垃圾,容易在转运过程中跑冒滴漏产生二次污染。厨余垃圾含盐、含油,不适合直接填埋处理或焚烧发电,目前最佳的处理方案是采用分布式处理,也就是在厨余垃圾产生的地方建设处理站,从源头减少废物和污染。”
厨余垃圾处理效率提升
将逐步推广厨余垃圾的源头处理
记者从武侯区综合执法局了解到,2019年武侯区综合执法局按照《成都市厨余垃圾分布式处理工作方案》,协调第三方厨余垃圾处置服务企业与商场物业管理方合作,采取商业化的模式,建成了这个分布式厨余垃圾就地处置项目。
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模式由政府牵头协调组织和提供政策支撑,第三方服务企业投入资金和设备,负责建设和运营,物业管理方负责提供场地和组织餐饮商家进行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置,餐饮商家向第三方服务企业支付处置费用。
武侯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9年10月1日运行至今,龙湖金楠天街商业综合体平均减少了90%的垃圾。经过生物酶处置后的产物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污水,剩下10%无机物(如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残渣投入其他垃圾运输至南桥生活垃圾压缩站进行无害化处理。
记者从龙湖金楠天街商业综合体方面了解到,目前商业综合体内超过80%的餐饮商家选择将厨余垃圾无害化就地处理。以豪客来餐厅为例,餐厅每天产生约50~100斤的厨余垃圾,厨余垃圾处理站每天上门回收,餐厅向处理站缴纳垃圾处理费。这样就地处理,减少了自行处理厨余垃圾的成本,也提高了厨余垃圾的处理效率。
王岩军还告诉记者,目前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有不同型号,处理能力从100公斤到10吨甚至更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布置。通过向合作商户收取垃圾处理费的模式,预计将在两到三年收回成本,目前可以实现效益的良性循环。“未来我们计划在全市特别是商业综合体、学校食堂等单位推广这样的厨余垃圾处理站,尽可能实现厨余垃圾的就地处理,从源头上减少厨余垃圾的污染。”
同时,我们也倡导,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从点菜开始减少厨余垃圾的产生。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王培哲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