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引进文化创意、精品餐饮等业态
“三圣花乡”一众网红打卡地,让市民游客耳目一新
村庄新名片
自2003年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成功地在锦江区三圣街道红砂社区(原红砂村)举办后,红砂社区以“花乡农居”4A级风景区成功打造为契机迈出发展乡村旅游第一步。2020年以来,社区党委以“花乡农居”转型升级为契机,锚定“都市田园乡愁”目标,探索实施“1334”社区治理模式,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幸福美好生活城市产业社区工作路径。
数据读新村
探索红砂片区开发生态价值转化模式,系统推进“花乡农居”转型升级,打造产业院落11处,引进文创、民宿93家,撬动社会投资10亿元,年增加税收3000万元以上。村民年增收5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年增收1000万元以上,景区运营管理实现自我平衡。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弥望着田田的叶子,高挑婀娜的点点粉荷,犹如一粒粒明珠,将绿幽幽的荷塘装点得分外雅致,沿着荷塘边平坦的绿道信步向前,青砖灰瓦的川西民居掩映在翠绿的林盘间,构成了一幅川西坝子的绝美图画。这是盛夏时节“三圣花乡”最动人的画面,也是成都平原最强“主打色”——“生态绿”。
“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视察时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
近年来,成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专注发展定力,不断开拓创新,为破解城市发展困境,将良好生态作为乡村振兴支撑点,探索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不懈前行,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走,我带你们去看看。”跟随村民林红刚的脚步,焕然一新的“花乡农居”精彩盛放。曾经被成都人亲切比喻为“五朵金花”之一的“花乡农居 ”,焕然重放蜕变出新的生命力,正在生长成为一个全龄、全季、全时段的“触目可及的美丽景致、触手可得的温暖服务、触动心灵的深刻体验”旅游地。
新场景 在公园城市推门就是美好生活
“想去摩洛哥?成都就可以!”早就听说,“三圣花乡”又有一众清新网红打卡地上新,一走进焕然一新的 “花乡农居”,爱旅游爱时尚的成都妹子李怡感觉耳目一新。记忆中低端粗糙的农家乐不见踪影,低洼泥泞的乡间小道也被修葺一新的慢行绿道所代替,盛夏骄阳透过婆娑树影洒下一地斑驳,目光所到之处到处都是精致的特色小店,想要走进去一探究竟。
而此前,这里曾是为成都人津津乐道的“三圣花乡”“五朵金花”之一。锦江区三圣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延松介绍,“原有的乡村大地变成了都市田园新场景,改变的不仅仅是形态,更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全新的公园城市的表达。”园区在打造过程中不仅融入了“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理念,还充分融入了时尚、艺术和文化元素。
移步异景,穿过高大的拱形门,踩着满地鲜艳的马赛克波纹瓷砖,在一路热带植物的陪伴下,走过小店“停在”长长的门廊,一推门,李怡就被眼前的摩洛哥风情迷得挪不开眼睛。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室内,绒绒草坪替换掉地板,平添了几分自然纯真。半人高的仙人掌在砖红的红墙映衬下,更添了浓郁的异域风情。随处可见的后现代艺术装饰,让整个空间前卫又不失格调。人们在温暖的室内享受阳光和美食,时间仿佛也放慢了脚步。
“每天大概都有200多位顾客光顾,到了周末更是人气爆满。”作为“花乡农居”首批打造的网红打卡地,“停在”的店长唐建宇见证了片区的变化,“现在沿着这一路走下去,业态特色各不相同的精致产业院落遍地开花。”
“快看!这里竟然有一个摩天轮!”穿过类似热门游戏《纪念碑谷》的高大灰色调立式建筑,游客林婧羽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花乡农居”里还藏着惊喜。抬头一看,巨形的白色摩天轮在湛蓝的天空背景下,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色彩斑斓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仰头、半身、近景……随手一拍,都是大片。“处处都藏着‘彩蛋’,在公园城市推门就是美好生活!”
新方式 10亿元社会资本参与 产业层次全面提升
“这里是我们从小生活的地方,外部的资本都有信心投放,我们当地人更要带头建设好家乡。”年少时便离家外出做生意的林红刚心里一直有个心结,“2003年我们红砂村打造‘花乡农居’景点,我还无力参与,这次提档升级,我不能再错过。”一听说锦江区全面升级“三圣花乡”,在外闯荡多年的林红刚立刻赶了回来,整合自家祖屋及周围邻居7个院子,打造厚里餐饮娱乐项目。“原本计划投资2000万元打造一个集餐饮、民宿于一体的休闲综合体,但现在我们打算将项目做精做细,在当地呈现一个一流的项目,投资已经追加到了4000万元。”
如何以政府投入吸引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打造?
在“花乡农居”的转型升级中,引进类似厚里这样的企业参与便是红砂社区的聚财之道。
破除政府补贴提升改造的传统模式,锦江区通过财政投入1.64亿元用于道路、管网等基础建设,撬动社会资本约10亿元参与转型升级,新引进文化创意、精品餐饮等业态90余家企业入驻,180余家个体户全部转为公司化经营,改变了人日均30元的客单消费状况,产业层次全面提升,区域年度税收将增长80%以上。
同时,推进“协会自律、居民自治”,建立行业商协会自治机制,由商家中的党员牵头,在餐饮协会、花卉协会基础上成立民宿、文创分会,引导项目主动转型,建立完善村规民约、行业自律条约,形成“产业院落公约”“乡规民约”,实现社区有序自治、产业健康发展。本报记者 李萌 摄影 刘永豪
记者评新村
场景上新了 业态升级了
“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焕然一新的“花乡农居”让成都人惊艳,记忆中的郊野之地摇身一变成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中一颗靓丽的明珠。在“花乡农居”转型升级改造中,新发展理念对公园城市建设的指引发挥得淋漓尽致。“花乡农居”打造过程中不仅融入了“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理念,还充分盘活景区集体资产资源,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生态价值最大化转变为经济效益,村民家庭和集体经济组织年收入实现大幅增长,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整合文化资源和特色产业,营造旅游度假多元场景,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出花艺美学生活馆、夜间轰趴聚集点和网红打卡地等多元体验场景。焕然一新的“花乡农居”成为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中,都市田园一个靓丽的新场景,呈现出雅俗共享、近悦远来,老少皆宜的都市田园旅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