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逐步构建全国一流医院集群 目前拥有54家三甲医疗机构

2021-08-03 09:26:42来源:成都日报编辑:覃贻花

导诊机器人

市二医院龙潭院区的智能输液管理系统,让病人输液时可以放心睡觉

“过去到市中心的大医院看病,公交加地铁都要将近一个小时,现在好了,三甲医院开到家门口,看病别提多方便了!”家住华泰路的张丽说。

张丽口中的三甲医院是今年3月底投入试运行的市二医院龙潭院区。该院区位于成华区华泰路2号,总投资约30亿元,规划床位1200张,可以让周边200万居民就近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在成都市实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与民生息息相关,其中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更是一项重点任务,关系到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

按照计划,到2025年,成都市规划建设未来医学城等78个重大项目,新增全国临床重点专科10个;新增三甲医疗机构10家以上,实现三级医疗机构区(市)县全覆盖,建成50家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2.4岁……

健康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成都,“健康红利”从何而来?成都人的健康之路如何铺就?今天,记者带您走进基层医疗机构,寻找其中的答案。

三甲医院入驻

高端医疗服务就近享受

作为开业不久的新院区,市二医院龙潭院区一切都是崭新的。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里,诊区分布一目了然,头顶的玻璃顶棚,阳光通透,温馨舒适。院区的整体绿化率达到了30%,可谓四季常绿、季季有花,“逛着花园就把病看了!”这是不少患者的就医感受。

这还是一家科技感十足的医院。记者刚走进大厅,就有导诊机器人上来服务,你可以直接跟它对话,告诉它哪里不舒服,机器人会根据需要,帮你选择相应科室医生的号。同时,它也是优秀的向导,如果找不到科室在哪儿,直接询问,它便会提供详细的指引路线。

医院的智能化体现在患者看病的方方面面,比如智能床垫。这种智能床垫上安装有传感器,可对病人的心率、呼吸率、体温、体动翻身等进行数据自动采集并直接传输到管理系统,达到“在床即监测”的效果。当患者体温出现异常、长时间不翻身等情况时,护士站就会触发报警,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处置。

另一大亮点是智能输液管理,该系统可以通过红外线监测,可准确计算出液体滴数、液体瓶的重量,并根据输液速度和液体情况换算出输液时间。当液体输完后,智能输液管理系统会自动停止,等待护士来处理,“现在输液可以放心睡觉了,再也不用担心输完了没通知护士!”一位患者说。

科技升级的同时,医院服务也在创新。就拿最基本的挂号来说,医院推出的挂号选择时段就人性化十足。在这种模式下,不论患者通过哪种方式预约挂号,都可以按照自己方便的时间来选择时段,然后按预约时段前往就诊,避免早早来院等候,从而节约了时间,“这种挂号方式将就病人的时间,让病人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一位患者说。

市二医院龙潭院区的体量两倍于庆云院区,它的投入使用将弥补该片区长期以来公立三甲大型医院医疗资源不足,也可以为龙潭总部经济城、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等城市产业功能区提供重要配套,“围绕群众需求改革创新,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这是我们医院一直努力的目标!”医院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新晋15家三甲医院

成为国家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

迈入2021年,成都市优质医疗资源迎来快速增长的一年。根据市卫健委发布的数据,今年截至目前,成都市共有25家医院新晋等级,其中,新晋三甲医院15家,三乙医院6家,二甲医院4家,晋级医院数量创历史之最。如今,成都全市拥有三甲医疗机构54家,逐步构建全国一流的医院集群,成都也成为国家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

在新晋三甲的医院中,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榜上有名。这是成都的老牌医院,以肿瘤疾病的防治为特色,在市民中有着很好的口碑。2019年,市七医院新打造的天府院区投入使用,和新南院区形成“一院两区”的布局,天府院区主攻“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新南院区突出肿瘤疾病防治特色,两者分工明确,方向一致,都以满足周边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为主要目标。

与此同时,社会办医也实现了三甲“零”的突破,今年成都6家社会办医院成功晋级三甲,标志着成都市健康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成都爱迪眼科医院是成都市唯一一家晋级三甲的眼科医院。医院长期开展防盲治盲社区眼病义诊和公益讲座,积极参与成都市青少年近视防控及中小学生眼健康普查等工作,是成都市首批视力保护科普基地之一,其围绕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开展的一系列公益活动,在市民中收获了极好的口碑。

如今,伴随着医疗机构的提档升级,成都市优质医疗资源专业布局更加完整。目前成都市三级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以及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骨科、精神科、传染科、妇产科、儿科、泌尿科等各类专科医院,涵盖了几乎所有专科医院类型。

为民办实事

新生儿先心病纳入免费筛查项目

实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行动、实施医疗机构内涵提升行动、实施公共卫生体系提升行动、实施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行动、实施卫生健康改革创新行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实施以来,市卫健委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对任务进行了逐条分解,严格责任落实,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今年,成都市正式将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纳入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项目,同时将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项目列为“十大民生实事”,免费为在成都市助产机构出生的新生儿开展遗传代谢病筛查、听力筛查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

今年1至6月,全市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累计筛查75088人,筛查率99.11%;新生儿听力累计筛查74803人,新生儿听力筛查率98.74%;新生儿先心病筛查例数为75318人,筛查率为99.42%。

3月,成都市成功申报成为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首批国家级试点城市,以宫颈癌防控为重点内容开展创新模式试点工作。6月,《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成都市宫颈癌综合防控试点工作方案》经市政府审核通过,并以健康成都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名义印发实施。

此外,网格化城市医联体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成都市已实现610家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联体内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下沉12万人次,基层机构上挂学习培训14.58万人次;上转患者8.05万人次,下转患者26.24万人次,实施远程诊疗项目含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会诊、远程PACS、远程肺功能、远程脑电等37项,远程诊疗服务259万余人次,实现了人才技术双下沉,业务管理双提升。2021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来蓉调研期间,成都市网格化城市医联体做法受到了国家卫健委肯定性评价。

同时,成都市持续推进“互联网+健康”服务。以“智慧服务”建设为抓手,借助于移动互联网等“互联网+”应用,针对患者的实际就医需求,为患者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个性化、智能化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实现临床诊疗与患者服务的有机衔接。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主观感受,美好是内在尺度的感性显现,而生活是人们对生存状态的感知实践,民之所愿、城之所向,随着健康成都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拔节生长展示出昂扬力量。

本报记者 杨甦 王静宇 图片由市二医院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