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资料图片
坚决按照国家、省、市工作部署,坚持“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知情、同意、自愿”原则,确保“应接尽接”。要做好组织宣传发动,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协会引导作用和社区(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严格落实疫苗全流程追溯要求,细化关键岗位管理和防范措施,确保疫苗接种安全、人员组织安全、接种信息安全,防止疫苗在流通过程中失控失管。要优化疫苗接种服务,加强“一老一小”疫苗接种服务保障,为他们提供人性化服务。
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目前已成为全球疫情流行最主要的毒株,它具有病毒载量高、传播力显著增强、复制快、潜伏期缩短的新特点。为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切实保障市民群众健康安全,统筹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8月13日,成都市发布了疫情常态化防控十条措施。
“十条”措施中,第九条为“扎实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成都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主管医师李蕾就此作出解读:“疫苗仍然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我们广泛接种的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毒株依然是有效的。”
■ 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有哪些?
无接种禁忌人群 “应接尽接”
李蕾:疫苗仍然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新冠疫苗能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风险,并对建立人群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仍然要扎实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持续做好科普宣传,提高接种意愿。
对于接种对象,全市本着“知情、同意和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告知的前提下,尽量做到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努力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 12-17岁青少年接种疫苗,主要出于哪些考虑?
在建立群体免疫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蕾:一方面,大家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不够,在早期时认为儿童发病率和患病率不高。但是随着疫情的持续传播,尤其是在一些疫情比较严重的国家,儿童患病率在不断上升。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过去我们认为症状比较轻,但现在发现,儿童病例里也有一些出现了重症,甚至死亡。
此外,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只要感染了病毒,就是一个传染源。从传染源管控的角度来说,对于儿童也要加强管理。
现在不管是采取控制传染源还是切断传播途径,在大多数国家,这个疾病没有得到控制,将来我们期望建立群体免疫,儿童通过接种疫苗,在建立群体免疫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目前全市疫苗接种重点工作有哪些?
优化接种服务
方便一老一小
李蕾:各地区均合理设置接种点位,有条件的开设预约服务,启用流动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便民措施,加强对接种环境清洁、消毒,加强医疗保障。
近日,全国各地正广泛开展青少年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成都市已于8月初启动了12-17岁人群接种工作,在做好摸底工作的同时,按照就近、方便和安全的原则进行接种,也会适当开设学生接种专场等。而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考虑到其身体条件特殊性,增设“绿色通道”。
■ 新冠疫苗接种程序是怎样的?
不同的新冠病毒疫苗
接种剂次和间隔不同
李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21天),第2剂在8周(56天)内尽早完成。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接种1剂。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接种3剂;相邻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28天)。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56天)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后6个月内完成。
■ 接种前、中、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各有重点
李蕾:对于18-60岁人群,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接种时,需携带相关证件(身份证、护照等),并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
对于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前,需了解当地接种单位预约方式,接种时间等信息。对于70岁及以上老人建议在家人、亲友或社区工作人员陪同下前往接种门诊。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接种前一定要确认基础病控制良好并处于稳定期;在药物控制良好、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对于12-17岁青少年,应由学校工作人员或监护人全程陪同。
■ 新冠病毒变异后,疫苗是否仍然有效?
现有疫苗仍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李蕾:根据最新实验的结果,我们广泛接种的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毒株依然是有效的。国内外相关科学研究和疫情防控实践表明,德尔塔变异毒株并没有导致新冠病毒生物学特性发生颠覆性改变,传染源、传播途径基本清楚,现有疫苗仍然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成都日报记者 王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