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席秦岭 肖洋
这个国庆节,在成都市蒲江县西来古镇的铁牛村,有不少生面孔。这些生面孔,从国内一线城市踏歌而来,他们穿过硕果累累的丑桔林,在居民小院里、村庄公共空间吃铁牛妈妈餐厅的美食、走秀、分享、冥想……外来客在村庄里,过起了他们想象中乡村的生活。而把这些外来客引入铁牛村的,是一群“新村民”。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在这个村庄,50余个来自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新村民”(20%以上的人拥有海归背景)、300余个天南海北的“候鸟村民”、10余个回流村民和3000余个老村民相融共生,试图共绘一幅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时代画卷。
铁牛村风光
50多“新村民”逐梦乡村振兴
开启机构化、平台化、社群化的乡村人才引入新模式
在“新村民”眼里,铁牛村不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国”,而是未来美好乡村的实验区。
第一个“新村民”是规划出网红村明月村的施国平。他说,明月村的经验告诉他,人才是乡村振兴真正的核心。而要让人才能够长久、稳定地留在乡村,需要机构化的专业组织来让专业人才获得职业生涯的健康成长与广阔前景;需要平台化的创新创业支持,让各相关领域的前沿探索者、创业者们可以在乡村获得充分的支持与空间;还需要社群化的新老村民融合社区与生活,来让一线的人才们在乡村也获得有品质且丰富的日常消费、教育、精神文化与娱乐生活等。
正如他们写在墙上的那句话“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一样,一帮子理念相同、有着不同专业背景的精英告别大都市的繁华,一头扎进这片热火朝天的乡野,一个人往往就带来一群人、带来一个新的场景打造、带来了一个项目与相关的资源,甚至一整个产业。
铁牛村的“新村民”们
50多名“新村民”中,一半以上在地扎根超过2年,70%以上是80、90后,20%以上有着海归背景。
作为资深投资人,“新村民”黄海英说,投资最重要的就是投人。这一次,她把自己也投进了这一个为自己和更多向往田园生活的梦想家们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项目里。
施国平更愿意把这一群人、这个社区,定位为一群未来美好乡村的实验员们。他们通过实验的方式,试图把本土资源、外来资本、乡村振兴政策和产业发展之路彻底打通,构建起一套可复制的范式。
“新村民”施国平和他的家人
从明月村到铁牛村的成都十年乡建之旅
新试验拟系统性探索具有成都特色未来乡村发展模式
施国平,生长于湖南乡下,毕业于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并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是美国注册建筑师。来成都之前,他是上海PURE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
从湖南乡村到美国西岸,从上海大都市到成都乡村,他一直都在探索,到底什么样的城乡规划、什么样的社区,可以满足未来人们幸福美好生活的需要?
2012年底,受蒲江县人民政府邀请,施国平担任明月村总规划师。众所周知,在2009年之前,明月村还是市级贫困村。后来, 探索出一条传统乡村如何演变成文化旅游景区的初步路径,昔日贫困村变身“明星村”:去年4月,明月村被命名为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2021年8月,明月村上榜“天府旅游名村”公示名单。
明月村的案例让施国平重新审视今天乡村的巨大价值。最重要的是,他开始思考,“未来,我和我的妻子、孩子和朋友们,是不是也希望住在一个更青山绿水的美丽家园里?”
明月村的异军突起,也让施国平声名鹊起。
铁牛村的“新村民”下地干农活
2019年初,四川省谋划和启动了一场涉及面广泛、群众关注、影响深远的重大基础性改革,即全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下简称“两项改革”)。在这场改革中,原铁牛村的村委会和日间照料间闲置了。西来古镇给他抛来橄榄枝,希望他为铁牛村的规划“把脉”,闲置的乡村资产成为当地政府给他们提供的用来办公和开展活动的“用武之地”。
过去7年的乡村扎根体验,他和伙伴们发现,要让铁牛村“高质量转动起来”,仅仅从第三产业的文旅入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系统考虑村庄环境的生态、新村民与原住民之间融合的社会生态、已有的丑桔产业可持续发展、城市与乡村如何更有效链接等问题。”施国平说,基于明月村的实践经验,“我们在铁牛村要打通农业产业和文创、文旅的模式,走出一条在今天的国情社情下,社会创新的乡村发展之路!”
于是,他们从最根本的农业开始,系统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再到新老村民之间真正的融合,乡村与城市更系统地互动与共创。
“新村民”在铁牛村劳动
施国平和团队对这块土地倾注的感情越多,也就思考得越深刻。施国平不再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聘请的外来规划师,而是试图真正成为一名本地的“新村民”,他将自己的团队和家庭从大上海搬到了成都的小村庄,和在地的近50名新村民,300多名候鸟村民,以及三千多名老村民一起,共同耕作、生活、创业、工作,希望探索出一套基于成都乡村真实生活经验的未来美好乡村规划建设体系。
掩映于竹林田园水巷的聚落之中,成都的田园生活是烟火气息和诗情画意并存的。他们相信在成都,以川西林盘的生态文化恢复与传承为发展精神,与公园城市的建设思想融为一体,透过共创共享的创新实验室机制,建设一个面向世界,极具开放包容和创新精神的“新林盘聚落”实验区,将会为这一轮中国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发展树立一个美丽而充满希望的典范 。
铁牛村的一角
首先,需要遵循三回三共的发展原则,四生四宜的建设目标。三回指的是未来乡村的三种社群构成,它包括老村民回家、新村民回流和城市游客回归;他们通过城乡共创、社群共生、和幸福共享的三大原则,创造生态、生产、生活、和生命的融合之美,最终实现乡村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完整体验。
其次,依托铁牛村全村9900亩柑橘、1400亩猕猴桃和900亩鱼塘,坚持“最生态、最美学”规划设计理念,尊重川西林盘散落布局的生态系统,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优化重组乡村资源,打造一批“农场式、街区式、乐园式、庄园式”成都林盘新范式,推动实验区传统农业转化为新生态农业,传统林盘转化为新消费体验场景,同时,通过多林盘聚集实现绿色资源的整合组织与高效利用,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综合效益最大化。
“新村民”在铁牛村搞活动
“新村民”在铁牛村
目前,铁牛村已经正式启动了“农场式与街区式”两个新林盘聚落的建设。农场式街区的丑美乐园,通过生态丑桔示范种植、丑桔果酱体验工坊、丑桔精油体验工坊和铁牛妈妈餐厅等真抓实干的项目进行不断地落地实验与更新迭代。他们希望通过创造力激发新产品、新消费,在铁牛村让一、二、三产业创造出来的产品均实现溢价销售。
国庆节,外来客在铁牛村场景里参与都市味道体验活动
城乡共创,新老村民共融
最好奇土地上会长出怎样的新“物种”
在这片土地上,新思想播下了种,渐渐长出了与明月村不一样的新“物种”。
50位新村民住进村里,通过周期性的“铁牛夜话”,和当地村民和政府一起谋划着铁牛村的美好未来。他们和老村民们一起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组织周末亲子课堂,让村里的孩子们一起来学习音乐、手工和英语,不出村门就能享受到最前沿最先进的文艺知识;他们一起共创铁牛妈妈的餐厅、NIU小厨小食集、绿星星低碳餐厅认证等项目,让村里的妈妈们、农家乐主人们找到开阔视野,发展提升的方向。
铁牛村的“新村民”
他们还通过丑美城乡共创中心、乐芒乡村企业团建、以及基于乡村的“丑美生活节”,让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几百位各个领域的KOL都来到了这个小小的村子里,通过共同创业、参与活动等形式,让铁牛村这个小小的村庄,渐渐成为新村民与老村民,从乡村到城市、全国,成为所有对未来美好生态生活与乡村建设的渴望的人们共同的梦想生发地与家园基地。
如果把这场实验比作植物的生长周期的话,而今,他们正处于播种期。每一天清晨,在鸟鸣鸡叫中自然醒来,他们在兴奋和好奇中守望:我们播下的这粒种子,会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怎样的奇迹?
铁牛村景色
资本疯狂想进铁牛村
不着急,等我们研究出模式再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资本下乡和人才下乡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
除了这群“新村民”外,还有外面的资本看见了这片希望的田野,想投资。黄海英却不急于接招,她想得很明白:“资本是逐利的,而农业是回报缓慢的行业。目前,我们还处于试验期,一些通路我们还在尝试着打通,有些模式还不成熟。我更愿意我们试验成功了,形成一个成熟的模式后再接纳投资。”
“新村民”黄海英在乡村做饭
黄海英曾参与投资过一些新经济和环保领域的项目,但从来没有哪一个项目像铁牛村一样让她倾注那么多情感和精力,还把自己从单纯的投资人变成了管理人和执行人。“过去,投资项目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大家各施其职,而这个项目不一样,我们都是研究员。如何系统性地整合好城乡要素?我们还在探索的路上,有时,每隔两个月我的想法就会迭代一次,不断校正我们的方向。”
对于外来的资本,黄海英更愿意看见良善资本和有耐心的资本。对于收获,他们并不急于求成,而是静待花开。所以,目前,铁牛村尚未接受外来资本的投资。投向铁牛村资本的主人暂时局限于这群新村民。
铁牛村的“新村民”们
在铁牛村,这群曾生活和工作在中国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正在和当地村民一起,按照他们对城乡融合的理解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