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接力!成都有群“共享奶奶”,专接“别人家孩子”

2021-11-02 08:55:04来源:成都日报编辑:覃贻花

放学了,小朋友奔向“共享奶奶”。

【听听群众怎么看】

“这里需要折叠起来再黏合。”“线从这里缠起走,更有层次感。”10月29日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时,一群老奶奶正在几名社区工作者的引导下,学习手工制作。

这群奶奶有个共同的名字——“共享奶奶”。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早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共享奶奶”又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共享奶奶’,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奶奶们,利用空闲时间义务接送社区双职工家庭年幼子女上学、放学,并利用社区和小区的共享空间开展陪伴服务。”晋阳街道吉福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便捷有效的陪伴服务,“共享奶奶”们还会利用空闲时间扩大知识面和提升技能。

学习手工制作,正是“共享奶奶”们提升技能的方式之一。“好多小孩喜欢做手工,我们多学一些,就可以多和他们分享一些。”今年67岁的“共享奶奶”张惠英,一边做着手工,不时还要掏出手机看一下时间。

当天,在社区“共享奶奶”的微信群里,张奶奶接了一个“单子”——下午4时40分,准时到广厦联谊幼儿园接杨易嘉小朋友放学。张奶奶看了看时间,4时30分,她立即放下尚未制作完成的手工,是时候动身了。和大家打了个招呼,张奶奶走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背影坚定,步伐稳健。

吉福社区分布有多所小学和幼儿园,这些学校到各个小区都较为便捷,这从张奶奶规划的接送时间也可大致感受到。“由于学校和小区距离都不远,对‘共享奶奶’而言没有太大考验,小朋友们的父母也完全能够放心。”吉福社区有关负责人说。

“张奶奶……”4时45分,一名背着书包的小朋友一边拉长了声音喊道,一边蹦蹦跳跳地向张奶奶跑来。大手牵着小手,在人群中有说有笑,温暖而美好。这已不是张奶奶第一次来接杨易嘉小朋友放学了,一老一小之间已然形成了“亲情”般的信任与默契。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同张奶奶来到吉福社区交大庭院小区“红色共享小屋”后,杨易嘉小朋友放下书包,听张奶奶讲起了传统故事。“红色共享小屋”里,做完膝盖手术初愈的“共享奶奶”诸泽云,也早早地来到这里,陪伴小朋友阅读、看书。黄发垂髫,其乐融融。

交大庭院小区,始建于1999年,是典型的老旧小区,一度存在公共空间不足、绿化破损、物业矛盾突出等问题。2019年,吉福社区整合交大庭院小区内部资源和空间,集中打造了“红色共享小屋”,并深入实践社区“五线工作法”和小区“五步工作法”,形成了“6+N”服务模式,小区实现管理的根本转变。

眼前这个窗明几净、温馨舒适的“红色共享小屋”,不仅成为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向院落、小区延伸的载体,也为“共享奶奶”们开展陪伴服务提供了空间。

“这几年,吉福社区通过对党群服务中心和老旧小区公共空间进行亲民化改造,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提供了空间、搭建了平台。”运行“共享奶奶”项目的社会组织——武侯区幸福邻里青少年关爱中心负责人杨琼说,调研数据显示,吉福社区双职工家庭小孩放学后无人看管的比例高达40%,正是基于居民的现实需求,借助社区搭建的共享公共平台,才孕育出诸如“共享奶奶”这样的“家门口”贴心服务。

下午5时45分许,杨易嘉小朋友的妈妈易琴来到“红色共享小屋”。“张奶奶又麻烦您了,谢谢!”从张奶奶的手中接过陪伴孩子的接力棒,易琴倍感温暖、真诚致谢。“我老公在做水产供应,平时特别忙。我在一家旅行公司上班,虽然公司离社区不远,但不时也会遇到加班的情况。”易琴说,多亏了“共享奶奶”的无私奉献,为双职工家庭解决了不能按时接送小孩的烦恼。

看着易琴牵着杨易嘉小朋友的手离开,张奶奶十分欣慰,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她说:“看似我们陪伴了这些小孩子,这些小孩子又何尝不是陪伴了我们呢?”在张奶奶看来,通过参与“共享奶奶”志愿服务,也让像她一样的奶奶们精力更加充沛,生活更加充实,身心更加愉悦。

“目前,吉福社区共有‘共享奶奶’35位,服务已延伸到社区中的23个小区,常年服务家庭超过270个。”吉福社区有关负责人说,吉福社区地处成都西南“五大花园”区域,区域内多为老旧小区,通过对党群服务中心和老旧小区进行亲民化改造,搭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引入社会组织创新参与社区发展治理,老旧社区也焕发出“青春”活力,“家门口”服务更加温馨、便捷。

“共享奶奶”的故事,还在吉福社区日复一日地上演。通过“共享奶奶”精神力量的指引,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家长也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公益事业中,把共建共治共享的“接力棒”传下去,在这个社区方寸之间,发端于社区治理,延伸于主动参与的精神接力,在成都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在一盏盏灯火之下传递……

【实事盘点】

服务供给不断优化

3043个社区完成亲民化改造

记者从市委社治委获悉,成都市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为牵引打造温馨家园,目前已有3043个社区全面完成亲民化改造,居民“家门口”服务渐趋完善,老旧社区服务供给不断优化。

在持续推进老旧社区“微更新”方面,建立共商共建机制,搭建公共交流平台,积极引导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微更新”,已累计实施社区“微更新”项目910个,社区“微更新”正成为广大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积极推广“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公开透明、开放参与、信义为本的物业管理协调机制。从导入和实施“信托制”的60个住宅小区的效果来看,小区物业纠纷直线清零,居民满意率大幅提升,社区党组织在基层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有效夯实了党的基层基础。

【今后怎么干】

继续推动“微更新”

年内还将实施“微更新”项目75个

“我们将继续聚焦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日趋多元、传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难以满足居民需求等问题,加快构建形成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础配置,以社区综合体为品质配置,以小区党群服务站为延伸配置的社区服务载体三级配套体系,推动社区服务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备、供给更加精准。”市委社治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成都将继续推动老旧社区“微更新”项目深入实施。“我们将结合未来美好公园社区建设和社区商业、社区旅游和金角银边打造、社区美空间建设等,系统梳理城乡社区小微闲置空间资源、低效用地和金角银边,分步骤有计划更新利用,全力推进老旧社区‘微更新’。”该负责人表示,今年内,还将实施“微更新”项目75个。

此外,将结合城市更新建设同步推进社区发展治理,创新党建引领信义治理机制,破解老旧住宅小区治理难题。探索建立以赋权为关键的信义合作机制,破解物业服务“高价低质”“低价劣质”困境,今年内,还将新增老旧社区导入信托制物业服务住宅小区不少于50个。

本报记者 范宇 摄影 熊一凡 魏麟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