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鸊鷉现身东安湖
水鸟扎堆来兴隆湖过冬
三趾鸥在锦江南瓜滩惬意“打卡”
近日,成都观鸟会会长沈尤在锦江开展鸟类调查时,一只灰白相间的“稀客”被他碰个正着。“是三趾鸥,太罕见了!”沈尤说,三趾鸥是易危种,种类稀少,上一次见到还是在5年前,是成都近年来获得的极少有记录之一。
在冬季,对于来自寒冷北方的候鸟来说,低海拔的成都平原是一片温暖且富饶的乐土。目前,已有不少越冬水鸟到达成都。近日,成都观鸟会在兴隆湖观察到了5000只水鸟,在东安湖观察到了角鸊鷉、黑颈鸊鷉等久未出现的水鸟,还在金堂看到了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
罕见记录
“稀客”三趾鸥来锦江“打卡”
前几日的锦江南瓜滩,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闯入了沈尤的镜头——三趾鸥。当天上午,阳光逐渐穿透薄雾,宽阔的锦江水面上,成群结队的水鸟越发清晰可见。“红嘴鸥、苍鹭、凤头潜鸭……”沈尤如数家珍,众多水鸟中,藏在中间的一只被他一眼认了出来,“是三趾鸥,好久没见到了!”
这只三趾鸥在锦江水面上飞来飞去,时而对水中的鱼儿虎视眈眈,时而在旁边的沙洲栖息逗留。“三趾鸥对于大多数观鸟者而言都很陌生,它是海鸟,属于易危种,很少见。”沈尤说,成都仅有两次记录,上世纪80年代的金堂,以及2016年的青龙湖。“前几日有观鸟爱好者发现它去了东湖。”沈尤说,去东湖待了两天后,这只三趾鸥又返回了南瓜滩。
记者看到,这只三趾鸥除了背部和翅膀是灰白色,翅尖为黑色外,全身羽毛都是雪白色。“三趾鸥和红嘴鸥差别比较明显,因此也很容易辨别,此次主要是越冬路过成都。”沈尤介绍。
三趾鸥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吃得好住得好
超5000只水鸟现身兴隆湖
每年冬天都会有大批的候鸟从北方飞到成都平原来过冬,水鸟是其中的主力。除了罕见的三趾鸥,在成都东安湖开展鸟类调查时,沈尤还观察到了久未现身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角鸊鷉。
“近期,我们还在兴隆湖记录到了5000只以上水鸟,以前最多的记录是3500只左右。”这一变化也让沈尤感到惊喜。
完整健康的水生态环境是吸引水鸟的必要条件。“水鸟包括游禽和涉禽。”沈尤介绍,通俗地讲,游禽在深水区活动,例如角鸊鷉、凤头潜鸭等;涉禽主要在浅水区活动,比如大家常见的白鹭等。“兴隆湖重新开放后,有深水区也有浅水区,这也是水鸟种类相对较多的一个原因。”沈尤说,吸引鸟儿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种类丰富的食物,它们有的吃鱼、有的吃浮游生物,有的吃水生植物,还有的吃螺蛳等底栖生物——“有吃有住自然就喜欢来了。”
当然,相对的安全性对鸟儿来讲也很重要,因此,沈尤提醒市民在观鸟时要保持一定距离,不要惊扰鸟儿,文明观鸟。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健康程度的核心指标,其中鸟类是关键。2020年成都越冬水鸟同步调查数据显示,记录到水鸟(游禽和涉禽)69种34179只,多于前一年的65种29987只。今年,成都平原越冬水鸟调查的序幕已经拉开,成都观鸟会预计于下月初启动同步调查。
同步播报
今年成都新增野生鸟类记录10种
“稀客”不断增多 最好的保护是不打扰
上月底,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更新了成都野生鸟类的最新名录。在鸟类监测团队和广大观鸟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当前全市已记录的野生鸟类已达526种。2021年,新增野生鸟类记录10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种,“三有”保护鸟类8种,其他鸟类1种。
“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是一项空间跨度大,时间周期长,且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工作。”沈尤表示,只有坚持记录才能知道变化,才能更好理解鸟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了鼓励大家更好地观察、记录和报告,成都观鸟会尝试了诸多探索,比如在成都行政区划范围之内,对发现人提交的成都市新记录鸟种等内容进行审核评选,颁发“成都地区鸟类记录奖”予以鼓励。为拓展青少年的视野,锻炼他们自发地学习鸟类知识、观察自然的能力,本月中旬成都还将举办成都市首届青少年观鸟赛。
爱鸟护鸟,成都还从栖息地保护、巡护监测、科普教育、救护放归等方面同步发力。其中,开启固定样线+社会组织+志愿者巡护监测新模式,全市设定鸟类固定监测样线16条和监测点位80个。全市成立了7家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每年拯救以鸟类为代表的野生动物700余只,其中大部分经过身体检查和精心救治,最终回归自然。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今冬明春候鸟保护和管理工作,严厉打击破坏候鸟迁徙的违法犯罪活动,近日,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今冬明春候鸟迁飞保护工作的通知》,编制了《成都市冬季鸟类巡护重点区域和监测点位指导建议》,指导各区(市)县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各局属公园、各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局各管护站、各湿地公园、各风景名胜区等,加强鸟类保护,确保候鸟迁徙安全。
那么,对于普通市民,我们要怎么做?沈尤提醒,“保持距离,不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
本报记者 王琳黎 图据成都观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