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专家学者齐聚成都,探讨京剧编演外国题材新路径

2024-01-05 22:33:0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强

四川在线记者 薛维睿

1月5日,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专题研讨会“京剧编演外国题材的实践路径和价值取向”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理论评论、编剧、导演等相关领域专家参与活动,从近年来推出的京剧编演外国题材的优秀剧目出发,总结成就和经验,探讨当下京剧编演外国题材的创作方法和路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讨会现场

京剧排演外国戏有何意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北京京剧院一级演员叶金援表示,将国外名著名剧改编为京剧,拓宽了京剧的题材,开拓了观众的视野,也增加了京剧的表现力。同时,这些改编剧目吸纳了原作品思想内涵、表现技巧,有利于赢得更多观众,拓宽市场份额,增加传统京剧走出国门的机会。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舞台呈现,排演外国戏要“京剧化”而不要“外国化”,不能离开京剧本体,成为蹩脚的“西洋歌剧”。

“京剧编演外国题材戏,选材是关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梅兰芳纪念馆原馆长秦华生从京剧《摩登伽女》《吝啬鬼》为例分析认为,京剧编演外国戏应精心选取蕴含丰厚的异域故事与人物,吸引中国观众的审美兴趣。其次,选取的异域故事和人物,能够与京剧艺术的规范具有相融性,既主要运用京剧艺术表演,又可以适度加入异域艺术元素,使京剧舞台的呈现丰富多彩。再次,京剧编演外国题材戏,更应该注意艺术形式的戏曲化和舞美灯光的意象化,而不是风格不协调的“话剧加唱”。


研讨会现场

以“戏曲改编外国作品的川剧经验”为主题,在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研究员廖全京看来,徐棻根据奥尼尔的话剧《榆树下的欲望》改编的《欲海狂潮》和魏明伦根据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改编的《中国公主杜兰朵》,为后来者积累了一些改编外国作品的经验。首先是要寻找共生因子,中外文化之间存在一些彼此影响、相互认同的共生因子,发现并研究这些共生因子是所有改编创作的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其次要追求哲理意蕴,相当一部分外国作品的题材与风格其实是趋于平实的,可以进一步开掘和提升,使之在意蕴上更富哲理性。此外,还要强化川剧精神,充分发扬川剧的悲剧喜演的乐天传统,充分运用载歌载舞的川剧手段和灵活多变的舞台调度。

“新编外国题材的京剧,是艺术创作中应有的课题。”四川省文化厅原副厅长、一级编剧严福昌认为,编演外国题材的实践路径,要回归或遵循戏剧本体,即中国京剧(戏曲)的假定性、虚拟、写意、程式化。编演外国题材的价值取向,简则言之应是“洋为中用”,通过与现实观照的题旨、东西方思维衔接交融、心领神会的共情共鸣,以此达到文明交流互鉴。

活动方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