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府驻京办让川籍在京务工群众“回家”过节

2018-09-22 06:26:24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

  ●在京川籍务工群众代表和省市驻京机构负责人共同启动“四川务工群众之家”微信服务公众平台

  ●今后,我省驻京机构将通过微信把家乡变化、返乡创业政策、务工信息等推送给大家

  ●务工群众遇到维权救助、看病就医、子女上学等困难,也可通过微信向我省驻京机构求助

  □川报集团记者 柳青 本报记者 钟振宇

  他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工地上挥汗如雨;她在北京地铁4号线辛勤擦洗;他让旧皮鞋重焕青春……在北京这座拥有超2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里,数十万四川籍务工群众用自己的勤劳和韧劲扎下根来,为首都建设添砖加瓦,成为这个城市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中秋、国庆将至,大多数在北京打拼奋斗的川籍务工群众不能返乡与家人团聚。为给他们带去节日的温暖,9月21日,140多名川籍在京务工群众代表在北京的“家”——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欢聚一堂,畅叙亲情乡情,喜迎佳节到来。

  这一刻 家乡牵挂,温暖感动

  “乡亲们,来照张全家福!”活动现场,迎着初秋的阳光,140多名川籍在京务工人员代表在镜头前展露出幸福笑容,来自凉山州的彝族务工群众代表金国民还特地穿上了民族特色的服装。

  活动现场,我省21个市(州)驻京联络处的代表向在京务工群众代表详细介绍了家乡的变化以及下一步发展规划。省政府驻京办党组书记、主任李天满说,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对广大川籍在外务工群众十分关心,要求政府驻京机构倾心倾力倾情为广大川籍在京务工群众服好务。

  听到这番话,来自遂宁市蓬溪县的蒋乙嘉感慨地说:“这说到我们心坎上了。”

  蒋乙嘉19岁当兵,复员后放弃了部队安置,从装卸工、井下矿工做起,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2007年,他把北京的公司交由妻子打理,作为遂宁市“农村优秀人才回引”工程的一员,回到故乡贡献力量。10多年里,他带领村民修路、治水、建新村,使拱市村从蓬溪县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县首批小康村、四川百强名村。去年,蒋乙嘉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他深情地说:“家乡是我最牵挂的地方!”

  “中秋是团圆的节日,在浓浓的乡情、熟悉的乡音中,让远离家乡的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以及家乡党委、政府对我们的牵挂,很温暖,很感动!”来自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农民工李发银激动地说。

  这一刻 历历往事,倍感自豪

  48岁的刘清蓉是巴中人,在京务工已有10多年,现在是北京一家保洁公司的中层员工。发言中,她回顾了自己从保洁员、领班,一步步成长为管理七八十个人的主管的历程。她说,这一路走来,同事的支持、乡友的关心、来自家乡的关怀,是支撑她一步步走过艰苦日子的动力。

  来自广安市武胜县的农民工刘家奇,1985年来到北京务工。靠着诚实肯干、吃苦耐劳,刘家奇从一名修鞋匠,成长为街道服务中心的一名正式服务人员,曾荣获“月坛地区让我感动的身边人”“月坛社区便民服务优秀志愿者”和“月坛街道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来自凉山州盐源县的金国民2000年来到北京打工。4年后,他首次从盐源县带领6名老乡到北京务工,现在每年带出400多名彝族群众到北京务工,累计达8000多人次。经过多年努力,他带领的彝族农民工先后参加了奥运工程、天安门广场维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不但为首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还每年为家乡带回劳务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

  这一刻 他乡故乡,天涯比邻

  当天,在京川籍务工群众代表和四川省市两级驻京机构负责人共同启动“四川务工群众之家”微信服务公众平台,架起务工群众和驻京机构间的连心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川籍在京务工和创业人员有近百万人。”省政府驻京办劳务处处长许可介绍,今后,驻京机构将通过微信把家乡变化、返乡创业政策、务工信息等推送给大家;务工群众遇到维权救助、看病就医、子女上学等困难,也可以通过微信向驻京机构求助。

  微信二维码公布后,在场的工友们纷纷拿出手机扫码。“这下找‘娘家人’就更方便了。”

  会场外,四川贫困地区农特产品正在展销。

  “这是我们凉山的苦荞茶,降血脂的。”“攀枝花的芒果真好吃!”而奋斗有成后回去建设更美丽的家乡,是现场乡亲们的共同愿望。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家乡的味道勾起对故乡的思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