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国家级新区看变化——从“新”出发 新区谋变

2019-09-12 07:02:28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刘波

创新要素之新

打造创新成本低、创新生态完善高地全球资源“主动找上门”

加速推动孵化器等创新要素迭代升级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张江科学城,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中国药谷。中国新药研发机构三分之一来自张江,中国新药创制专项科研经费三分之一投入张江,中国获批的一类新药三分之一源自张江。去年,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值规模达672亿元,相关生物医药企业累计获得约17亿美元的投资,风险投资强度亚洲第一。

“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同样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刚坦言,张江成功抓住了两个关键。其中之一,就是加大孵化器和各类技术平台建设力度,加速优化产业链和生态链布局。

为了吸引更多生物医药初创企业入驻,张江探索出了不同于传统的孵化器模式。在两个多月前刚刚启用的强生创新孵化实验室,尽管已有超过30家来自全球的生命科学初创公司入驻,但场地内看不到关于公司的任何信息,企业相互间也不知情。

“这种保密模式,可以最大程度保护企业隐私和竞争优势。”强生创新孵化实验室工作人员管晶晶说,企业入驻这里也不带任何附加商业条件,不必分享知识产权、股权或期权。

如何打造更加贴合初创企业需求的孵化器?天府新区也在不断尝试。位于天府大道上的天府菁蓉大厦,是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打造的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政府孵化平台,天府菁蓉大厦搭建了投融资服务、政务服务、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启动资金申报等服务平台,形成创新创业微生态。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达到1+ 1>2的效果。”在天府新区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中心创新服务处负责人兰婷婷看来,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平台搭建和政策引导、氛围营造方面,而在对初创团队的资质和发展潜力甄别以及资源的对接与指导上,专业孵化机构“嗅觉”更加敏锐。

规划理念之新

打造“规划矩阵”高起点高标准建新城

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向精细化要效益

70%的蓝绿空间——雄安新区规划展示厅内,展示了这样一个数据。这一比例,与天府新区不谋而合。在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规划建设国土局工作人员罗锦看来,两个新区最大的共同之处就在于,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相近,生态优势突出,同样秉持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如何最大程度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新区发展优势,颇考手艺。第一个“技巧”,就是怎么把规划做好。

前不久,雄安新区发布了最新建设进展——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多规合一、深度融合的“1+4+26”高质量规划体系基本形成。这一规划体系涵盖了雄安新区的规划纲要、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及重点专项规划和一般专项规划等多级体系。不仅如此,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标准体系、规划技术指南和城市建筑风貌等系列导则也同步完成。

在罗锦眼中,雄安新区的规划理念,是国家级新区建设的一个标杆。“通过对规划精细化研究、精心打磨,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建设,值得学习。”

建设公园城市,天府新区也取得了不小成绩。今年7月,雄安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天府新区考察交流时,对公园城市理论体系研究、生态价值转化等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天府新区已投用的首个地下污水处理厂,也与雄安新区规划出炉不久的填埋式垃圾综合处理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近日,《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公园城市——全域森林化空间布局规划(2019-2035年)》通过专家评审会的评审,其中明确提出:对标雄安新区,到2035年,天府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这意味着,今后你一出门,基本就是走在森林里的感觉。”天府新区环保和统筹城乡局相关负责人说。

对话

公园城市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本报记者 陈碧红

10月2日,天府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将满5年。2018年初,天府新区被赋予更高要求: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一年多来,如火如荼的公园城市,为新区建设带来了什么?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记者就此专访了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公园城市建设局局长林强。

记者:公园城市建设最新进展如何?林强:做好天府新区全域森林化工作,是加快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历时一年多准备的《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公园城市——全域森林化空间布局规划(2019-2035年)》已通过评审,它将指导新区全面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完善新区的城市安全和生态安全。根据规划,未来将形成“一山、两楔、三廊、五河、十二带、十个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森林斑块、万点微森林”的空间体系结构,森林覆盖率达到40%。项目建设上,目前已建成兴隆湖、天府公园、锦江生态带等重大生态项目36000亩,成都科学城、天府中央商务区建成区生态空间占比已达42%。

记者:“蓝绿空间占比为70%”具体怎么落实?

林强:我们提出“70%作为生态空间、30%作为生产和生活空间”,这是基于自然生态资源的承载能力测算出来,但不是说就顾此失彼。我们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始终抓住“生态价值转化”这个关键,从城市美学价值、经济价值、人文价值、生活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统筹考虑。比如在聚焦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方面,一方面加快构建TOD+慢行的绿色出行系统,建立绿色低碳、高效智慧的城市运行模式;另一方面,围绕三大功能区主导产业,打造“公园+”“绿色+”新消费和生活场景等。

记者: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您认为目前取得最有价值的成果是什么?下一步着力点在哪里?

林强:2018年是公园城市建设开局之年,目前已基本形成以“1”组顶层规划为指引,涵盖安全、自然、宜居、形态、产业“5”个维度,统筹36项重点规划工作的公园城市规划体系。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建城模式、发展逻辑、营城方式和管理机制四大领域集成创新;从“城绿隔离”和公园“只投入、使用少、不产出”,转变为生态场景与生活场景、消费场景共融,公园有人气、有回报,促进生态价值转化等。

下一步,将进一步丰富公园城市内涵、探索生态价值转换路径,深入研究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支持政策,奋力建设新时代公园城市典范和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样板。

首页上一页12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