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183种声音,读183城魅力

2019-12-30 06:26:29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陈乐

在仁寿县文林工业园区一棉纺厂,返乡妇女们在工作车间内作业。  潘建勇摄(视觉四川)

聚焦县域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列队点兵——

我省有183个县(市、区)。聚焦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动与谋,2019年,本报推出的专栏报道《推动高质量发展·对话183》,已对话了32位县(市、区)委书记。一年里,他们谈了些什么?又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四川在线记者 王博尔

话产业发展

因地制宜打出一手好牌

发展产业,招商引资是关键。在绵阳市安州区,投资202亿元的威马汽车、30亿元的中南高科、12亿元的长虹双创等重大项目先后落户,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三大产业集群已经成型。“夯实产业载体、壮大产业集群、狠抓企业培育,这是我们的三大抓手。”安州区委书记姚永红说。

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以及泸州铁、公、水、空四大港口都在龙马潭区。依托这些优势,龙马潭区围绕航运物流、港口贸易、现代服务业,引进了多家大型企业。“如果产能释放出来,仅贸易这一块,可能一下产生上千亿元的贸易额,那GDP就可能有两三百亿元的增幅。”龙马潭区委书记刘光明感叹。

而对于一些县(市、区)来说,产业转型则是发展中绕不开的话题。

“老工业区面临着转型发展,这是一个难点。”成都市青白江区委书记张胜说。中欧班列、国际铁路港就是青白江转型发展的出路,是青白江从老工业区向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

“以陶立县”的夹江县也通过转型发展,推动陶瓷产业向集约化、集中化、清洁化、艺术化转型。“通过发展转型升级建成全省县域经济强县,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夹江县委书记龚德勤说。

以产业助推经济发展。其他县(区、市)也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攀枝花市东区将大数据列入了重点发展范畴、仁和区正充分利用钒钛新城地缘优势切实推动产城融合发展;遂宁市射洪市则将重点放在了推动“3+3”产业为骨架的工业经济上;内江市东兴区明确“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经济支撑点尤其是产业支撑”。

谈文旅融合

助推全面开花绿色经济

没有著名景点,旅游能发展吗?这个问题,攀枝花市米易县作了回答:能。

米易县委书记王飚说,秘诀在于推进全时、全龄、全域康养旅游,把旅游和度假紧密结合,把旅游和康养紧密结合,把传统单一的旅游旅行和农文旅高度结合。

理县也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当地巧妙地把高山峡谷的劣势转化为旅游优势,因地制宜地打造“春观花、夏避暑、秋赏红叶、冬滑冰雪”的全域旅游格局。理县县委书记依当措说:“再落后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特色,把劣势转化为优势,这就是我们县域经济的抓手。”

而成都市新都区确定“一心四区”的阶段性目标,加快打造成都大都市经济圈北部中心。区委书记许兴国这样谈绿道经济:10公里绿道、7500平方米服务驿站、6700万元投入、10年可收回投资,这是“长”在新都区的绿色经济。

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生态。被誉为万里长江上“第一抹绿”的宜宾市南溪区,正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公园城市。风景秀丽的阿坝州松潘县则提出必须要“巩固美丽清新的自然生态和幸福和谐的人文生态”,建成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的典范。雅安市雨城区“既要绿色,也要发展”,在旅游开发、工业产业上严格按照绿色发展示范市的定位持续推进。此外,叙永县、雷波县、古蔺县、得荣县、九寨沟县、甘洛县均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发展绿色经济,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推动脱贫攻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