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要不要取消?全国政协委员这么说!

2020-05-22 06:37:58来源:成都商报编辑:陈乐

今年2月以来,住房公积金“存废之争”持续升温。

先是包括黄奇帆、楼继伟在内的众多知名人士,接连吹风建议 “取消公积金” 。

随后5月18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

这意味着,公积金制度改革已经进入了决策层视野,而改革的说法,是否意味着不会轻易一刀切取消公积金?5月21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采访时说,取消公积金制度或意味着一些机关单位重回福利分房,那将更不公平。

■三线城市交首付后 公积金贷款基本解决购房问题

郑秉文认为,评价住房公积金要从效率和公平两个方面来考察。“首先是受益率比较高。”他解释,建立公积金制度以来,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335万笔,其中双职工占三分之一,即约有5500万人受益,在1.44亿实际缴存者中,38%的人成为住房贷款人,这个受益比例是比较高的。

其次,每笔房贷平均高达40万元。2018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253万笔,发放金额1.02万亿元,平均每笔40万元,在三线城市交首付后就基本上解决了职工购房问题。

再次,一年发放的贷款可为职工节省2000亿利息。公积金贷款利率低,五年期以上3.25%,比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基准利率低1.65~2个百分点,仅2018年发放的贷款,就节约职工利息2020亿元,按平均10年贷款期算,每笔贷款节约利息支出8万元。

郑秉文还提到,住房公积金的行政管理成本来自提取的管理费。全国有342个公积金管理中心,服务网点3439个,从业人员4.4万人,2018年提取管理费117亿元,每亿元资产的综合管理成本仅21万元。“这是全国很少有的自收自支的福利制度,而其他几乎所有缴费型和非缴费型福利制度都是靠财政养活的,甚至包括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

■公积金制度透明性很好 私企缴存职工人数占比不断提高

现实中,住房公积金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缴存比例有所差异。那么,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吗?

对此,郑秉文在其提案中分析,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逐渐扩大。截至2018年,公积金实缴人数1.44亿人,在具有可比性的社会保险中,除医疗和养老以外,失业保险覆盖1.96亿人,生育保险2.04亿,而它们强制性要大于住房公积金。其他一些缴费型制度覆盖人数就更少,例如,企业年金覆盖人数不到2400万。

“私企缴存职工人数占比不断提高。”郑秉文介绍,在1.44亿缴存者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占31%,国企20%,私企31%,外资8%,其余10%为民非、集体企业和其他类型单位等。“2018年公积金新开户1990万人,其中私企占50%,有994万人,这说明公积金发展趋势正进一步好转。”

郑秉文还提到,公积金的透明性很好。每年向全社会公布的“年报”信息齐全,包括缴存人员按单位性质划分比例情况(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按类型公积金提取情况(提取原因、人数、比例金额)、各种类型贷款情况(房屋类型、面积、套数等)、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贷款情况、业务收支及增值收益情况、各省住房贷款和增值收益分配情况、资产风险情况等。“在全国的缴费型和非缴费型福利制度里,这是透明度最高的。”

■缓解职工住房难 公积金的历史使命并未完结

据澎湃新闻报道,今年2月以来,住房公积金“存废之争”再掀波澜,近日国务院明确“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对简单的“取消公积金制度”给出否定。

郑秉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公积金存在一些问题,但从上述效率和公平两个角度看,公积金的表现并不差,为职工缓解住房难发挥了作用,其历史使命并未完结。

“中央部委和一、二、三线城市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每年公开考试录用的人员承受着较大购房压力,同时又承担着国家机器运转职能,取消公积金就意味着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存在回归到福利分房的可能性,那将更不公平。”

郑秉文说,公积金制度目前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有两个:投资收益率太低,跑不赢通胀,缴存职工记账利率更低;统筹层次太低,贷款率高的地区(天津99.5%)和低的地区(青海78%)之间不能调剂。

“公积金应加快改革步伐,而不是因噎废食。”郑秉文在其提案中给出四种解决思路:一是提高统筹层次,加强地区间互融互通,提高收益率;二是整体改制为国家住房公积金管理公司,成为独立法人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三是改组为国家住房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思路);四是与企业年金合并。

郑秉文告诉记者,最容易实现的是第一种,体制不改,增加一些机制和功能,优化结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