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
然而,并非每一位非遗传承人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试水都很成功。新平台带来了新机遇,却仍需非遗传承人开动脑筋,让公众真正走近非遗。
打开抖音,搜索关键词“非遗”,会跳出“非遗美食”“非遗手工艺”“非遗好物”等多项选择。他们中间,有部分就是来自四川的非遗传承人和手工艺人。川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巧茹是其中的一员,这位获得过梅花奖的川剧表演艺术家偶尔会上传一些自己的唱段,每次都能引来铁杆粉丝点赞,“最喜欢看巧茹老师的戏,唱腔身段都是一流。”但她专门拍摄的短视频不多,更多的是直接截取自己在电视上的视频,并不符合短视频的节奏。成都银花丝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道安让女儿在抖音上开了账号,也上传了自己做图样设计、制作的短视频,只是貌似还没能找准公众的兴趣点,如今粉丝不足300人。
杨隆梅做直播。四川在线记者杨树/摄
“刚开始做得都很艰难,但互联网肯定是非遗传承人必须重视的平台。”南充市级非遗项目斑竹竹编的传承人万学感叹。
今年春节以前,万学所在的南充市高坪区斑竹竹艺有限责任公司也曾开设淘宝店,线上线下销售两手抓。然而疫情突如其来,此后的一个多月,竹编产品网售基本为零。为了应对产品滞销,万学不仅让公司紧急调头,把主供餐厅和农家乐这种大客户的产品转向生产家居型竹编产品,年届中年的她还干脆亲自上阵拍摄抖音视频。
万学的视频相当硬核。大多数时候,她一袭温婉旗袍亮相,却挥动着砍刀虎虎生风,迅速将竹筒劈成竹篾,巨大的视觉反差看得网友目瞪口呆。万学的粉丝目前只有3万多人,点击量还不错,最高的一条阅读量有几十万,不少人被引流到网络订货平台,销量明显增加。
另一位道明竹编的非遗传承人杨隆梅运气似乎就没那么好。前几年,杨隆梅的竹编家族企业每年的效益还很不错。今年受疫情影响,生产几近停滞。她尝试着在抖音拍视频,分享竹编制作的过程和自己对竹艺的理解,同时在抖音小店开售竹编产品。视频里的她,明显可以看出刚开始的略微局促和后面的日益娴熟。但效果却不太理想。几个月下来,辛辛苦苦拍摄的上百条视频吸粉不足一万,通过平台销售出去的竹编产品只有几千元。
"邹小和传统手法制作美食2" "邹小和传统手法制作美食"
杨隆梅颇有些灰心。但是作为一名90后非遗人,她也赞同万学的观点:非遗向互联网新平台进驻是必须尝试的方向,“现在90后喜欢刷抖音、00后玩B站,非遗要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只有主动去接近这些潜在的消费者,否则以后谁和我们玩呢!”杨隆梅打算坚持在这些新兴的平台上进行推广,“先慢慢养粉,再直播带货,没准哪天就能出点爆款。”她不认为这是自欺欺人的画饼,“前几天,就连中国传媒大学也找上门来请我做非遗竹编的培训和分享,新的平台,挑战与机遇并存。”
非遗传承人甚至行业主管部门都看到了这一点。今年6月13日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省100余位非遗传承人、139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500余家非遗店铺及相关企业将在阿里、快手等十余家电商平台集体上线,汇成声势浩大的非遗购物节。
国家级非遗项目成都漆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杨莉也首次做了网店,参加了购物节。“这几个月开在景区的实体店实在没生意了,只好在网上来试一试。”她计划也拍点自己做漆器的小视频,或者做点直播,“我们无论手艺还是产品都拿得出手,说不定就有网友看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