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村改革 通川区强势助推脱贫攻坚

2017-08-18 05:56:31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顾强记者:罗轩

随着新一轮农业农村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7月12日,在四川省农业农村改革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的分组交流会上,达州市副市长、通川区委书记杜海洋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农村机制体制改革,牢牢把握农民增收主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冲刺全面小康,积极构建通川‘三农’工作新局面。”

据了解,近年来,达州市通川区始终坚持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的动力和支撑,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等系列改革,激活了农村资产、资金、资源、社会工商资本等要素活力,强势助推了全区脱贫攻坚进程。

明细农村产权归属 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载体,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通川区首先从土地上做文章,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六权同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并率先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成果运用。

据了解,目前通川区已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工作,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确权3867处,颁证率92.2%。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成区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数据信息系统,常态化开展确权纠错、分户等日常工作。通过明细农村产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核心,全区农村土地规模流转7.5万亩,建成秦巴植物博览园和磐石都市农业体验区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个(共6万亩),畜禽标准规模养殖场(小区)150个,规模养殖大户323户,发展红阳猕猴桃、蓝莓、巴山脆李特色产业基地3万亩。

同时,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金石镇四凡村、蒲家镇画眉村、北外镇张金村、犀牛山村改革任务基本结束。全面启动45个贫困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争在8月底前全面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认定、股权量化、健全集体经济组织等工作,进一步合理核定股权股份,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发挥集体资产最大效益,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得到改革试点带来的更多实惠,全面助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另外,2015年通川区在达州市率先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深化成果运用,大力推进国家“互换并地”改革试点,并取得良好成效。目前,试点村260户农户原有的1676块田地已基本实现一户一块,2016年项目试点区500亩水稻机械化生产试验,通过机耕、机插、机收,水稻平均亩产达到1260斤,较往年增产达40%,同时机械化作业,让每亩土地节约成本230元以上。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培育脱贫增收新动能

“全区扶持发展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8家,建立农民合作社353个,培育家庭农场261家、种养大户1092个,培育市级家庭农场8个、省市级农民专合组织10个、新型职业农民1521人次。”据达州市通川区农工委工作人员介绍,通川区通过强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奖补办法、冷链物流发展支持办法、现代服务业奖励办法等系列政策,建立健全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同时,始终坚持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强力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投入,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全方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目前,全区实施高标准农田12万余亩,实施农建综合示范区9万亩,农村村道路800余公里,机耕道1000余公里,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41.5%。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三品一标”54个,生态原产地认证4个,打造了“灯影肉牛、通川区大米、巴山脆李、磐石草莓”等特色品牌,建立农村电商网店37个。

在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基础上,还不断培育脱贫增收的新动能。全面开展农业龙头企业帮村行动,不断完善企业与贫困村帮扶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龙头企业“1+N”帮扶贫困村。目前,全区18家省市级龙头企业与26个拟退出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签订帮扶协议33份,捐赠现金20万元,为贫困户提供农业生产资料折合金额达50余万元,吸收贫困户就业200余人,建立产业基地1.2万亩,签订销售合同13份,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合同3200余份,带动农户增收近万人。

深化供销合作改革 构建为农服务新格局

产业要发展,资金保障是关键。通川区按照“社员制、封闭性、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原则,探索成立了通川区绿新资金互助合作社,吸收社员股金200万元,其中政府充实资金30万元,用于贫困户社员补贴。区级主管部门指导互助社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机制,定期对存贷款业务和产业发展进行指导检查评估,规范资金借贷程序,确保资金运营安全。目前,已发放贷款8笔160万元,有效解决了合作社成员产业发展的融资难题。

为进一步建立涉农项目资金投入、运营、监管、分配“四位一体”有效投入机制,通川区还充分发挥涉农项目资金投入效益,助推脱贫攻坚。据了解,区级主管部门科学制定了实施方案,指导产业业主因地制宜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已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20万元入股屈氏金园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用于合作社在贫困村种植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明确入股资金20%作为合作社社员和贫困农民保底收益分配。

另外,按照“一年夯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工作思路,通川区成立了新型基层服务组织建设、现代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等8个深化供销社改革推进工作组,科学制定年度新型基层供销社建设实施方案。成立通川区城乡中心供销社,原通川10个乡镇分社加快组建,北部9个乡镇分社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着力构建与农民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加完备、市场化运行更加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全力以赴把供销社打造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罗轩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