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援藏"父子兵":父亲丹巴平叛 儿子丹巴修路

2016-06-30 21:45:3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曾沧海
手机访问

儿子二次援藏

42岁 第二批援藏干部中最大

王文川告诉记者,自己刚到丹巴时,成华区援建的重点工程“甲居成华路”、“甲居成华环线”尚待施工,其原有道路现状是晴天三米灰,雨天三尺泥,当地居民出入苦不言,他和援藏队员们多次冒着灰尘,踏着齐膝的泥泞到现勘查,并迅速组织施工单位在去年9月展开全面施工,抓进度、保质量,同时保证援藏资金按进度及时拨付到位,累计和项目组的成员一起到道路施工现场监督检查百次以上,保证了这项成华区援藏重点工程在今年5月全面建成通车,“当地老百姓说这是丹巴有史以来最好的公路,甲居藏寨上的金色哈达。”环视儿子和同事们的成绩,王有礼满意的笑了,在王文川耳边说:“63年前,我做完手术想回来继续执行任务,没能成功,你申请再多留2年,把这里再建得更好点,替我了却多年的遗憾。”

礼老人有三个孩子,王文川是老三,是老人的独子。2014年7月,他响应省委号召,受成都市成华区组织部派遣,代表成华区建设局援藏丹巴,是成华区第二批援藏干部,42岁的他也是第二批援藏干部中年龄最大的,当年八月,来不及送刚考上大学的女儿去报到,他就把体弱多病的双亲和女儿丢给了妻子照顾,随队进藏,一待就是2年,“刚进来的时候大家都不适应,流鼻血,嘴唇干裂是常有的事,坚持下来就习惯了。”来到丹巴后,王文川没有辜负老父亲的期望,他挂职丹巴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副局长、成华区第二批援藏丹巴工作队党支部副书记,分管行政、党建、招标、工程项目管理工作。2014年9月协助局长和县水务局一起顺利完成了大风湾人行道工程;2014年“11·22康定地震”灾情核查工作中,率先带领干部职工深入高山偏远藏寨核查灾情,分清受灾等级,指导藏区群众灾后自救与重建工作,在他带动下,全局展开了全面的下乡逐户核查灾情工作,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带动全局工作面貌焕然一新,使全局年终目标考评从以往全县最后一名一跃为全县第六名。

为了美丽丹巴 他倡导环保施工

王文川到丹巴后积极倡导绿色环保施工,大力宣传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发展使用散装水泥、使用预拌混凝土,“我心中最美丽的丹巴,不仅有秀丽山水,还要有洁净的空气。”他和父亲有着一样的执着,为了实现最美丽的丹巴 ,他顶住诸多压力,于2015年3月24日制定了《丹巴县关于县城规划区内建设工程项目禁止现场搅拌的通知及细则》,使丹巴县率先成为甘孜州执行国家散装水泥相关政策,全面逐步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并全面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的县市。并在丹巴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目前所有大型公用建筑均已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已有部分私房建设也开始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

今年4月以来,他更是主动接手承担分管县重点工程“安心工程三期”、“嘉绒新区道路”两项目。积极组织各参建单位与局班子成员一起认真研究各项施工方案,及时补正原设计和施工方案中的不足,几乎每天都到施工现场指导施工, 协调相关事宜,目前“安心工程三期”施工进展迅速,“嘉绒新区道路”已正式全面开工,部分路段即将竣工。

“在援藏到丹巴的时间里,除春节按规定回成华区汇报工作外,所有的节假日均在丹巴县服务于援藏工作并参加当地值班任务和维稳任务。”即将完成2年援藏任务的王文川告诉记者:他不想让年迈的父亲失望,而在丹巴的2年里,也让 他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我会遵从老爷子的心愿和自己的心意,向组织上递交申请,参加第三支援藏队。”

首页上一页12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四川日报网络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所有或独家授权发表,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编辑推荐
~下拉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