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本正经】@等待“放榜”的考生和家长 “高考后心理调适小贴士”拍了拍你

2020-07-15 14:38:3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梁庆
/items/202007/20071514462731600016F76F.mp4
scolplayer视频播放器

  四川在线消息 一年一度高考落下帷幕,成绩未出、志愿未填的这段时间里,有的考生和家长可能很嗨,有的可能有些焦虑。当然,还有考生和家长可能脑袋里有些问号,比较迷茫。四川在线《医本正经》栏目组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临床心理治疗师陈婷和大家聊一聊等待“放榜”的期间,考生和家长如何做好心理建设,送上“高考后心理调适小贴士”。

首先,要简单介绍一下,考后“过渡期”,考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种——

放纵:狂吃、狂玩、狂睡,肆无忌惮放松自己;

迷茫:就像从按部就班的轨道上脱轨了一样,一下没了目标,感觉无所事事,心理惶惶不安,甚至会莫名其妙烦躁发脾气;

焦虑:随时担忧考试分数、录取线等,心里悬着,患得患失;

抑郁:过度回忆考场过程,担忧自己考不好,觉得对不起自己多年努力和父母含辛茹苦,出现自责、悲伤、情绪低落,闭门谢客不关心任何事;

自负:预期非常高,过度兴奋。

那么,医生针对考生的心理问题,给出了以下几个小贴士——

小贴士一:放松≠放纵!

12年寒窗苦读,加上今年因疫情造成长时间线上学习,高考时间延后等特殊情况,考生在长期高压释放后,容易出现强烈的补偿心理,适当放松一下是有必要的。

但是,医生强调:放松不等于大量酗酒、放纵吃喝玩乐、长期颠倒作息、沉迷电子游戏……放松不是放纵!

放松应有节制,要特别注意掌握好“度”。

不妨建议家长帮帮考生,一起制定规则和计划,帮助培养时间规划和自我管理、情绪控制能力,为大学有序而独立自主的生活做一些铺垫,让这个短暂的过渡期变得健康、轻松,并有意义。

小贴士二:沟通

常言道,心理健康,从沟通交流开始。主动与父母、老师、朋友沟通,不仅可以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宣泄”出来,说不定还可以得到一些“意外”建议。

当然,医生也提醒,如果感觉状态还是持续不佳,必要时建议在家人陪同下,寻求专业心理人士帮助。

小贴士三:调整

医生建议听一些舒心的音乐,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外出旅行,或是开始规划利用假期学一些技能。

另外,医生也建议考生实事求是面对志愿填报,利用这段时间,不妨听听老师和前辈的建议,取取经,对于喜欢的院校和专业尽量多做一些功课,打好提前仗。

考生的“心理调适小贴士”说完了,下面来看看给家长的。

因为,“过渡期”心理问题不仅只是考生的问题,家长同样面临,也会焦虑、迷茫、放纵,而且扎心的是,家长的问题往往还容易被忽略。

正经君之前就听朋友说过,“高考前忍了他(孩子)很久了,等高考一完,就要好好收拾他。”

不少考生更是吐槽考后家长立马暴露原型。“就刚才,我爸给我说,你已经考完了,从熊猫变狗熊了,不是你想吃啥就给你做啥了,而是有啥你吃啥!”

实乃考前是国宝,考后成家养,放榜后沦为野生的真实写照。

这些,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家长心理状态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不仅仅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孩子,甚至整个家庭。

今天,医生针对家长也给出了几个小贴士——

小贴士一:心平气和

要谨记,考试已经结束了,任何的唠叨,任何的处理,都没有意义了!

医生建议家长,先保证自己处在平和的心理状态,才能给孩子更放松的环境。

此外,也提醒,过渡时期,家长务必充当好“避风港”的作用,增加陪伴时间,积极关注与鼓励孩子,营造宽松的气氛,鼓励、允许他们把烦恼和痛苦说出来。切记不要埋怨指责,更不能讽刺、奚落、打骂或是惩罚,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发泄到已有巨大压力的孩子身上。这样只会助长他们的自卑情绪,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小贴士二:放松≠放纵!

首先,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需要和孩子探讨。其次,对于孩子经济上的支持,也要把握“度”。

小贴士三:提前规划

根据孩子的能力和兴趣爱好,和他们聊聊未来的专业和院校。

策划:何嘉琦 梁庆 杨丹 邓童童

文字:杨丹 邓童童 何嘉琦

视频:何嘉琦 梁庆

实习生:向心怡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