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娃 他外出打工25年 回了家 父女决裂难相见

2016-02-01 05:52:55来源:成都商报编辑:刘波

  归途,路在何方

  “我不可能在外面打一辈子工,但不打工,回来能干什么?”

  儿子顺利考上大学,让张昌华感到欣慰。但他也抱怨儿子平时很少给自己打电话,学习上的事情更是从来不会主动讲。夫妻俩今年回来后的整整两天,张洋基本躲在卧室上网,和父亲没有太多语言。张昌华也多次想要打破僵局,试图让谈话热络起来,但想来想去,“发现没啥子好说的。”

  对于20多年打工生涯的得失,张昌华不知如何算这笔账。他不止一次地想,如果当年没外出打工,现在会是什么样子?他深深叹了一口气:“打工忽视了娃娃的教育,但是不打工,就算娃娃考上大学,没钱供他们,又咋办?”

  张昌华想起了家里修楼房那年,整个下午没见着女儿的影子,傍晚时分看到她背着一背篓猪草回来。“她很勤快,懂事,只是对我和她妈妈,有很深的隔阂。”他有时候会产生“女儿还在读书”的错觉,“我们打工就是为了让她好好读书,没想到却是这种结果。”

  2006年,纪录片导演范立欣找到张昌华,连续记录他三年的春运归途历程。这部名叫《归途列车》的“中国春运纪录片”后来获得多项大奖。范立欣送给张家一张《归途列车》的光碟,但除了张昌华“马马虎虎”看过外,家里其他人都没看过。“看一次就心酸一次。”

  最近几年,张昌华感觉自己突然变老了,头发少了,容易感到累,下夜班后,需要借助喝酒来帮助睡眠,两年前,妻子上班也必须借助老花眼镜。

  在一个没有阳光的下午,张昌华穿梭在老家杂草丛生的小路上,放眼望去,是成片荒芜的农田,以往这个时节,这里本是一片青青的麦苗,或是成片油菜。在外打工20多年,这些伴随自己长大的老家记忆已经逐渐被冲淡,他甚至已经忘了该怎么犁田。尽管年年都会踏上归途,但张昌华说,自己还没想好何时真的“回家”。多年前就困扰他的矛盾依然让他焦灼:“我也不可能在外面打一辈子工,但不打工,回来能干什么?儿子上学还要钱。”

  目前,夫妻俩已买好春节后大年初十的返程火车票,算起来,夫妻俩在老家待了不到20天。届时,和他们一起,回龙村也将迎来新一年的人口迁徙,村庄里,再次留下老去的一代和新生的一代。

  链接

  你可能不知道的数据

  1794万留守儿童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

  全国妇联2014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0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而《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显示,根据覆盖6省的大规模抽样调查,按照比例推算,全国6100万农村留守儿童中约有1794万儿童一年只能见父母1次至2次,921万儿童一年见不到父母一面。一年内与父母见面次数越少,儿童的愉悦度越低,更容易表现出紧张、忧愁、心烦等消极情绪。

  评论

  归来,或再一次分离?

  ■张丰

  张昌华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社会即将面对的两大问题:即将老去的第一代进城务工者,如何迎接晚年?父辈打工所造成的大量留守儿童,迎接他们的,又是怎样的成年礼?

  广安打工者张昌华的故事,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农民工命运的缩影。

  作为第一代进城务工者,他已经打工25年。城市里没有自己的养老之地,在不久的将来,他必须回归故乡。但是,故乡已经不是他当初离开的模样,他也无法像他记忆中农民的样子那样生活了。

  他梦想过上更好的生活,于是选择到城里打拼。但是,他的女儿,却成为他最不愿看到的“打工二代”,叛逆,所受教育有限,等待女儿的或许是更艰辛的道路。还好,考上大学的儿子,能给他些许安慰。

  张昌华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社会即将面对的两大问题:即将老去的第一代进城务工者,如何迎接晚年?父辈打工所造成的大量留守儿童,迎接他们的,又是怎样的成年礼?

  前者面对的是如何重新融入乡村的问题。二十多年来,乡村的巨变,比城市更复杂。荒芜的土地,将迎来一拨老年的游子,他们与土地的关系已经疏远,他们的耕作技艺已经生疏,更重要的是,一种迎接暮年的心境,如何耕作“希望的田野”?

  后者面对的是如何真正融入城市的问题。留守儿童长大,大部分不可避免地成为“打工二代”。和父辈相比,他们对城市了解更多,他们注定会远离乡村。但是,他们的童年,缺少父母陪伴,所受教育又残缺不全。他们成为壮劳力,但是这时的城市,经济却已经升级,对劳动力的要求也已变高。城市的房价,也成为他们恐惧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的打工潮,催生了人群的一次大分离,“留守儿童”成为问题。30年过去,中国社会将面临再一次大分离:在乡村的,不再是留守儿童,而是“留守老人”,在城市打拼的“打工二代”,不但要照顾自己身边的小孩,还要牵挂在乡村的老人。

  年轻的打工者要融入城市,是一个难题,但是年轻也意味着未来和可能性,相比之下,老一辈打工者重新融入乡村,则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除了一代人的命运,人们还必须面对土地的命运。

  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或许只有时间。

首页上一页123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