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力争用5到10年时间,重建长江鲟野生种群

2020-06-06 11:49:1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杨琴
手机访问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邵明亮 文/图)6月6日,在宜宾举行全国“放鱼日”四川省分会场活动上,14.7万尾珍稀鱼类放流长江,其中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长江鲟有4.3万尾。

等待放流的长江鲟

长江鲟是我国特有物种,仅在长江流域有发现,主要分布于金沙江下游和长江上游,在长江上游的各大支流也有分布,其中长江干流四川宜宾至泸州合江江段资源量最多。

作为长江中上游特有鱼类的典型代表,长江鲟曾经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经济捕捞对象。当前,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长江鲟野生群体基本绝迹,物种保护形势极其严峻。

“宜宾有一对周姓父子对长江鲟的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四川省渔政船检港监管理处副处长袁野提到的父子俩名叫周世武、周亮。

宜宾市民带小朋友体验放流长江鲟

1993年,周世武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民办野生动物科研所——宜宾珍稀水陆生动物研究所,该研究所于1994年开始投入对长江鲟的研究,经过几年的探索,周世武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于1998年成功实现了长江鲟全人工繁殖,为这一珍稀物种的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

不幸的是,周世武老人于2016年因病去世。儿子周亮继承父亲遗志,继续从事长江鲟等珍稀鱼类的研究与保护。此次在宜宾放流的4.3万尾长江鲟,就是由宜宾珍稀水陆生动物研究所繁育的。

据了解,目前四川省长江上游仍然保留有适合于长江鲟自然繁衍的场所,历史产卵场的功能尚未丧失,再加上四川省人工保种及繁殖成功、子一代亲本储备较充足,都为长江鲟野外种群重建奠定了基础。

周亮介绍,通过多年增值放流和保护,每年长江鲟的误捕数量已从几年前的几十尾增加到现在的几百尾。”这表示长江鲟的数量已经明显呈上升趋势。”

“目前,长江鲟自然繁殖终止的主要限制因素是野生群体资源量的严重衰退。我们想力争用5到10年时间,通过增殖放流和加强保护,实现长江鲟野外种群的重建以及自然资源的恢复。”袁野表示,当下四川省水生生物保护区已实行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捕明年正式启动,再加上长江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这些有利条件都为长江鲟的拯救带来了难得机遇。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四川日报网络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所有或独家授权发表,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