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初心地·(1971—1980)广汉金鱼公社③丨这座陈列馆,用实物见证广汉农村“敢为天下先”

2021-04-26 12:08:1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何勇

金鱼镇上岺村“稻香公园”内,建设中的“土地改革陈列馆”(余如波 摄)

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宋开文 德阳观察 周玉琴

万县日报社1950年翻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上世纪50年代的中江县土地房产所有证、1963年的广汉县金鱼合作社社员证和同一年的“合作社股票”,还有数不清的粮票、油票、肉票、老照片、旧报纸……这些上了年月的老物件,统统被广汉市金鱼镇综治办工作人员罗伟精心珍藏在一个文件夹里。

再过不久,它们将统一“搬进”金鱼镇上岺村“稻香公园”的土地改革陈列馆。目前,这栋二层小楼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土地改革陈列馆建成后,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载体,详细介绍世界土地演变简史、文明起源与土地的关系、中国土地发展时间轴,以及中国历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土地制度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

为此,去年以来,罗伟一直在忙碌。

“土地制度是非常专业的学问,光靠我们自己很难把握。”据他介绍,陈列馆一楼的内容涵盖全球几大古文明不同时期的土地制度,其中中国的信息跨度从原始社会直至1949年。展陈大纲和内容的设计,便委托四川大学相关专业学者牵头负责。

上世纪50年代的中江县土地房产所有证(余如波 摄)

更具“亲切感”的部分即实物展示在二楼,重点呈现1949年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广汉在农村领域“敢为天下先”的一系列探索。

“应该放哪些实物,一开始我们心里也没数。”罗伟说,川大学者制作了一份“资料搜集及注意事项”,详细说明整理方法、主要流程、搜集原则等信息,并根据陈列馆展陈大纲列出资料搜集清单,供相关工作人员“按图索骥”。

1963年的广汉县金鱼合作社社员证(余如波 摄)

有了这份指南,思路清晰了许多,“淘宝”成了罗伟的一部分日常工作。他时常到成都、德阳的收藏爱好者和居民家中,为陈列馆搜寻符合主题的实物展品,还不断通过网络物色合适的“宝贝”。“有一次看到一整套上世纪80年代的生活器具,桌椅板凳、锅碗瓢盆什么都有,很想买下来,可惜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实现。”

1963年的广汉县金鱼公社合作社股票(余如波 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罗伟等人已搜集了200多件实物。“很多东西,年轻一代从来没见过,它们不一定珍贵,但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消失了。”

万县日报社1950年翻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余如波 摄)

“用有限的力量,尽量做出一个精品陈列。”罗伟说,经过一定的筛选后,其中不少实物将亮相土地改革陈列馆,供村民、游客开眼界、受教育。“展品是一个窗口,不光展现土地制度的变化,更反映历史和民众的生活状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