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初心地·(1991-2000)丨绵阳科技城② 光辉岁月:科技城建设让荒地“变身”创新中心

2021-06-10 20:52:3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何勇

四川在线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陈冠宇 郭超英

早晨八点,九洲大道上车辆如织,络绎不绝的“上班族”步履匆忙。俯瞰绵阳市园艺山片区,一个形似五角星的建筑群非常醒目——国家科技城创新中心。不远处,科技城人才公园内,休闲锻炼的市民让公园充满活力。步行走出公园,数百米之外的绵阳科创区博雅学校内晨读声阵阵。这里如今已成为绵阳科技创新企业的集聚地。

 

图片为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中心。图片作者为郭超英

但在20年前,这一带却是建筑物稀少、一片荒凉的境况。园艺山片区的高速发展始于2000年,搭上了科技城建设的“快车道”。

重大决策,进入发展新阶段

200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出建设绵阳科技城的重大决策,成立了由科技部等10个部委(成员单位现增至19个)组成的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科技城建设正式启动。2001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指出:“建设好绵阳科技城,把绵阳市丰富的科技资源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论断的具体实践,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刻起,绵阳围绕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开放合作、城市建设、教育人才、体制创新等命题,开始了建设中国唯一科技城的破冰之行。

目标明确,驶入发展快车道

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绵阳科技城2005-2010年发展规划》,绵阳科技城进入加快发展关键时期。

2010年绵阳创新创业及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增长了3倍,电子信息产业正向千亿产业集群迈进。次年6月,《绵阳科技城2011-2015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使科技城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创新人才汇聚地、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等“五地”的战略定位。 2011年绵阳GDP突破千亿大关;2013年第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在绵举行;2015年,绵阳经济总量突破1700亿元,至此绵阳的社会经济发展由此步入快车道。

取得突破,迈向新台阶

2016年,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绵阳第6代AMOLED(柔性)显示产品生产线项目正式签约,填补了作为绵阳第一支柱产业之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上的“关键一环”,此后惠科等百亿级项目接连落户绵阳。2017年,绵阳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大关,成为四川除成都外首个迈入2000亿元台阶的市州。时隔3年,绵阳一举在全川地级市中率先迈上3000亿元新台阶。2021年3月,绵阳科技城新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高水平建设中国科技城的重要载体,也吹响了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新的“冲锋号”。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