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泡菜”的由来

2021-09-17 14:58:3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杨昕

曾红 冯曦 四川在线记者 樊邦平

川人爱吃泡菜,家家户户都能做泡菜,但放眼四川,能把泡菜这一碟下饭小菜做成富民强区产业大菜的地区,或许只有眉山市东坡区。


数据为证,截至目前,东坡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泡菜生产基地和世界泡菜研发中心,全区的泡菜企业更是达到了60家,泡菜产品跨出了国门,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销售收入超2亿元,形成了“中国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眉山”的发展格局。


世人不禁疑问,东坡泡菜是如何从从老百姓的餐桌一步步走向国际大舞台的?

原来眉山市东坡区有着1500多年制作泡菜的历史和传统,在北宋时期,苏东坡和弟弟苏辙求学时常吃“三白饭”,即一碗白饭、一碟盐和一碗泡萝卜。后来,为了纪念苏东坡,眉山人把腌制的泡菜统称为“东坡泡菜”。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眉山蔬菜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爱吃的眉山人开始捉摸“如何把苏东坡爱吃的泡菜”做起来的问题。

作为原眉山国营农场场长兼书记的陈德华是“吃螃蟹者”,1986年7月,具有敏锐商业嗅觉的他决定办一个泡菜加工厂,为了区别过去的手工作坊,他远赴重庆,邀请到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兴恕来指导,将眉山苏轼饮料罐头食品厂改名“苏轼泡菜厂”,原料基地则选在当年获得联合国500佳生态环境乡提名的三苏乡,由此东坡区诞生了眉山首个商品性泡菜厂。


由于选料讲究、菌落优秀、加工精细、口感上乘、风味独特,“苏轼牌”泡菜一经问世便供不应求,很快便走俏北京及部分省会城市。

然而,由于农场体制改革,资金不足和领办人调动等原因,1993年“苏轼泡菜厂”未能继续扩大生产,但东坡泡菜的星星之火却由此被点燃。

受“苏轼泡菜”的激发,上世纪90年代,在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泡菜生产在眉山异军突起,由于蔬菜原料充足,市场前景看好,有产销经验可以借鉴,一批有识之士向泡菜产业聚拢。


1991年,眉山人李国斌在原眉山县松江镇扩大组建了“四川李记酱菜调味品有限公司”,为了更大范围开发泡菜的价值,让泡菜不仅限于佐餐小菜,他创新性地将酸菜鱼调料与淡水鱼烹调技术结合,研制出独具特色的东坡泡菜‘酸菜鱼佐料’系列产品,该产品一问世便红遍祖国大江南北,销量迅速占据了国内同类产品份额的60%。

在李记等龙头企业带动下,东坡泡菜跑出了加速度,到2005年,东坡区泡菜企业便迅速发展到40余家,年加工鲜菜增加到20余万吨,销售收入近7亿元,解决了5000余农民的就业问题,并带动农民种植蔬菜10万亩。

然而,东坡泡菜加工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了“盲目发展、产品烂市”“标准不一、质量不高”“投资过大、收效甚微”等问题,眉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泡菜升级行动,不遗余力,竭尽全力推动泡菜产业发展。

2005年,眉山市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将东坡区确立为“以泡菜加工为特色的蔬菜产业化发展重点区县”,将泡菜产业列入全市农业产业化四大拳头产品之一,由此拉开了东坡泡菜新一轮的发展大幕。

建园区,制标准,引人才,强产业……如今,经过20余年的高速发展,东坡泡菜终于实现了六个“全国第一”:即建成了全国第一个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工艺最新的泡菜产业园区—“中国泡菜城”,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泡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全国第一个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修建了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泡菜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中国泡菜博物馆”,制定了全国第一个经商务部审核颁布的泡菜行业标准—“中国泡菜行业标准”,打造了全国第一个泡菜行业4A级景区—“中国泡菜城景区”。

天下川菜,味在眉山,中国泡菜,东坡飘香。

至此,东坡泡菜实现了从下饭小菜到产业大菜的完美升级。

(图片据眉山市东坡区委宣传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