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帮扶纪行·我们在路上①|走进德格,成都高新区企业家发现了啥?

2021-09-23 20:00:1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熊珮

开栏语

2021年4月22日,四川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会上宣布四川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指出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5月中旬,成都对口帮扶的19个涉藏州县,新老工作队伍陆续完成交接轮换,正式开启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


这是一个新奋斗的起点。


作为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这轮对口帮扶中,成都将以目标任务为导向,巩固夯实胜利成果,科学规范抓好资金项目援助,协作共推产业就业,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双向培育干部人才,协同推进基层治理,持续深化全域结对帮扶,增强区域合作联动力度,高标准高质量共同编制新一轮对口帮扶规划和分年度实施方案,确保对口帮扶工作高质量开展。


9月伊始,四川在线记者兵分几路,跨越雪山江河,用超过万里的行走,深入基层一线,挖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动人故事,感受“帮扶不松劲 脱贫不脱钩”的精神传承,记录涉藏州县在经济社会、教育文化、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新变化。


即日起,四川在线推出“2021帮扶纪行·我们在路上”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四川在线记者 肖莹佩 李秋怡 张红霞/文 吴聃/摄影 甘翠/制图

“味道鲜美,口感也好。”9月21日,四川东亿食品有限公司后厨,一盘虎掌菌红烧肉让所有人称赞不已。


高山虎掌菌是甘孜州德格县的特产,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我这次专门带回来试菜,下一步准备长期大宗采购。”该公司厂长任海鸥说。


9月6日-9日, 成都高新区组织起5家企业、10余人的团队奔赴德格,考察调研对口支援工作,四川日报-四川在线记者一路同行。4天的深度走访中,除了虎掌菌等特色产品以外,当地的文创手工、文旅产业等让企业家一行找到了许多合作点。




成都高新区(简阳市)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张力帆说,接下来还将持续组织更多类似的活动,确保以高质量的对口帮扶工作助力德格乡村振兴。

搭平台

让特色农牧产品走出去

9月7日中午,成都高新区企业家和记者一行来到德格县马尼干戈镇。

随着冬季牧场迁徙,康北牦牛乳制品加工园区的收奶员,每天都会到附近农牧民家门口收购牛奶。这不仅有效解决了农牧民牛奶销售难题,还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为当地乡村振兴打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


康北牦牛乳制品加工园区

“以前除了卖虫草和牲畜没有其他收入,现在因为加工厂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马尼干戈镇曲西村村民更拥说。

马尼干戈牧旅商产业结合园由成都高新区对口援建,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康北牦牛乳制品加工园区占地60亩,包括牦牛乳制品加工工厂、展销中心、生活服务区、业务服务区。去年投运后,园区已建成集体牧场8个、乡镇奶站4个,可覆盖德格全县13个牧业乡镇,村级奶站逐步覆盖70%的行政村,惠及7043户共计2万9千多人。


成都高新区企业家一行在独木岭牧俗文化体验区

“园区还没开业就吸纳了当地群众就业。”马尼干戈镇党委副书记冲翁郎加介绍,园区目前入驻的19个工作人员中,其中13个人都是当地群众,极大促进增收。

在展销中心,牦牛奶黄油、奶茶、饮料等琳琅的牦牛奶制品,引起了四川康源农产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荣忠的兴趣,反复详细咨询。他认为,牦牛奶营养丰富,加工园区让产品品质有保证,可以结合公司在成都、甘孜沿线建立的冷链物流基地,开拓销售渠道,让德格这些优质的特色农牧产品进一步走出去。


马尼干戈牧旅商联动产业园区

在潘荣忠看来,可以采用相同合作模式的,还有位于中扎科乡、年古乡、温拖乡的3个现代农业(蔬菜)种养循环生态示范园区。

该园区项目由成都高新区投资500万元对口援建,占地783.3亩。2018年投用后,土地流转加上务工和蔬果产出,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让德格县由传统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向农产品生产设施标准化、产品标准化、营销立体化的现代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

“蕃茄味道尤其独特,完全可以进行更多产品的定单式、定制化种植,提升经济价值。”站在大棚里,潘荣忠当即决定,回成都后立即启动相关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工作。

链资源

让民族手工技艺活起来

在番茄丰收的同时,300多公里外的普马乡绒达村,兵分两路的另一行企业家们,正被眼前的精美的利玛铜铸所吸引。

“一件传统的利玛铜铸工艺品,需要敲击52万次才能完成。”铜铸手工艺世家钦乐工坊“90后”女主人达瓦卓玛说。


旁边房间,41岁的扎西措忙着打磨手中的铜铸部件,动作熟练。扎西措家住真通村,腿脚不太利索,过去靠低保生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1年,她来到钦乐工坊学习手工艺制作。从简单的树脂系列到彩绘,再到复杂的铜铸,随着手艺不断精进,她的收入从最初的50元一天实现翻番。“去年仅工资收入就有3万元,今年还会更高。”

在钦乐工坊,像扎西措这样的手工艺人共53人,按工种、技术娴熟程度每天获得80-300元不等的工资。

“麦宿片区工作委员会下辖5个乡镇的农牧民,都靠做手工产品脱了贫。”成都高新区(简阳市)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孙炯说,以前这里虽然产业基础差,贫困发生率高,但也是川西高原上的“文化富矿”,民族手工艺制作底蕴深厚。2018年以来,成都高新区累计投入2395万元,帮助当地政府建设民族手工艺展销中心和培训中心,先后开设了27个藏传工艺特色班,涉及唐卡绘画、木雕、泥塑、彩绘、陶器等。同时进行资源链接,组织德格文创产品走出雪域,在各大展会和非遗大赛等活动中亮相,为山里的手艺人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成都高新区企业家一行在麦宿片区手工艺扶贫车间

“活起来”的手工技艺拓宽致富路。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培养当地手工艺人1000多名,有100余款工艺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每年为当地困难家庭增加收入近800万元。

“我们一直关注文创这块,之前来过好几次了。”知悦文化艺术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贾佳乐说,目前他们已经形成了《德格文创与手工艺品创新与产业商业项目计划书》,涉及设计开发、生产包装、营销推广等,预计明年正式启动。

以文化作带动,富一方群众。今年8月,成都高新区援建的麦宿片区民族手工艺展示中心已正式对外开放,将作为“生态+文态+业态”融合的民族手工艺产业园区的有机组成部分,继续引领着德格的文创“奔康路”。

抓产业

让文旅融合发展起来

蓝天白云、草地牧场、温泉木屋……9月7日,成都高新区企业家一行从甘孜县出发,沿国道317线往德格县方向行驶90公里后,一幅美好景象便映入眼帘。

这里是德格县柯洛洞乡独木岭村,也被称为“雀儿山下第一村”。


德格县柯洛洞乡独木岭村

2017年,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成都高新区与德格县利用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地貌地形、牧俗文化等资源,通过旅游扶贫方式,建设牧俗风情体验园区。

园区总占地面积约500亩,总长约3.5公里,包含牧俗文化生活体验区、牧俗博览区、高原温泉休闲区三个区域。

今年8月8日,经过近半月的试营业后,该园区正式亮相,吸引着远近来客。这里也是知悦文化艺术成都有限公司精品酒店民宿负责人金鑫此行的重点考察对象之一。此前,他们在九寨沟运营过类似的民宿旅游项目。

在金鑫看来,这里有独特美好之处——在觉如牧场,数10栋野奢木房沿坡而建,夜晚可以看到美丽星空。牧场自养了20头牦牛,是做一次“放牧人”的极佳体验场所。在格萨尔药泉小镇,设有文化主题酒店、温泉洗浴中心等,依山傍水的环境、独特的藏药浴体验,被喻为“康巴阿尔卑斯式的度假乐园”……“加上格萨尔机场、317国道的交通优势,很有成为网红打卡地的潜质。”

从建设到运营,独木岭牧俗风情体验园区在为村集体经济提供“活水”的同时,也解决了不少贫困户的就近就业问题,一举多得。


河畔边的格萨尔药泉小镇

家住柯洛洞乡措普村的拉西卓玛今年37岁,此前一家五口的收入全靠挖虫草和种野菜,“全年大概2、3万元。”今年6月,拉西卓玛来到觉如牧场,负责照料20头牦牛,每月2500元工资,包吃住,收入有了稳定增长。

与拉西卓玛同村的泽仁青措,因腿脚不便过去仅靠低保为生。药泉小镇开业后,她来到酒店的厨房做帮工,洗碗、切菜,每月固定有2000元的工资收入,回家看望儿子也很方便。

“独木岭牧俗风情体验园,全村有30%的股份。”成都高新区(简阳市)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邹树说,该村此前入股的牦牛养殖业合作社已经有分红,新的旅游产业又将持续给村民带来稳定收入。

如今的独木岭村,觉如牧场壮美辽阔、藏寨村容整洁美观、集体产业欣欣身荣,正全力以赴探索着一条村寨美、产业旺、牧民富、治理优的乡村振兴之路。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