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规划 甘孜州要打造年产值50亿元的国家级牦牛特色产业集群

2021-10-22 17:20:4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博尔

张莹 四川在线记者 兰珍

10月21日,甘孜州理塘县禾尼乡禾然尼巴村牦牛奶加工厂车间内,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生产线。流水线上,摆放整齐的玻璃瓶中依次被注入雪白的牦牛奶,封口、加盖……一瓶瓶成品牦牛奶就生产出来了。

工人在给牦牛消毒

这是理塘县前不久刚投入运营的首个牦牛奶加工厂,见证了甘孜州完善整个牦牛特色产业的前进步伐。

“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以牦牛产业助推甘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日前,甘孜州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甘孜牦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事项,提出用三年时间,在甘孜州打造年产值50亿元的国家级牦牛特色产业集群。

甘孜州是四川最大的草原牧区,草地资源丰富,拥有天然草原1.42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原1.25亿亩,占全省的46.5%。据统计,2020年底,甘孜州牦牛存栏191.31万头,出栏牦牛48.09万头,牦牛产业总产值达44亿元。

牦牛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以往靠天养畜的生产方式尚未得到有效转变,落后的生产方式、低水平产业现状亟需迭代升级,打造国家级牦牛特色产业集群,甘孜州正摸索一场革新式的发展之路。

色达县五七牧场牦牛。尼公 摄

种繁体系缺失?

发挥传统良种优势,建设保种繁育基地

9月10日,在甘孜州九龙扎日村新山沟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头头牦牛被赶下山,准备装入货车。据了解,昌都市作为西藏牦牛主产区之一,这300头九龙牦牛将在昌都市果扎种畜牧场经适应性饲养后,投放昌都市牦牛产区。

“我们引进九龙牦牛是作为种用(牦牛)的考虑,该牦牛生产性能比较好,体型高大,产肉率较高。”西藏昌都市畜牧总站工作人员赵小龙介绍,作为排名《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牦牛地方品种之首的九龙牦牛,是横断高山型牦牛的地方良种。该品种遗传性能稳定,倍受昌都市青睐,已多次被引进改良当地牦牛。

工人正在整理园区牦牛食用的草料

为健全牦牛良种繁育体系,优化种畜品质,提高种畜良种化率,2017年九龙县成立草坪子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牧繁农育试验示范。合作社运用牦牛“4218”养殖模式,即一头4岁200公斤牦牛,在农区圈养100天,可增重80公斤。目前,合作社共有6000头牦牛,每年出栏种牛380头,出售种公牛120头,肉牛260头。三年来,累计向西藏、云南及省内牦牛产区相关县市销售优质九龙牦牛种牛800余头,每头增收2000元至3000元,为200余户牦牛养殖户增加纯利润200余万元。

近年来,随着甘孜州大力促进牦牛良种繁育、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一体化发展,扩大优良种畜养殖,加快良种覆盖等措施实施,牦牛改良换种、生产性能有所提高,特别是随着白玉县昌台牦牛保种繁育基地建成,优良品种广泛推广到生产区,良种提质增效的优势得到有效发挥。

正在建设中的理塘县牦牛产业园区。图片由理塘县委宣传部提供

目前,甘孜九龙牦牛和白玉昌台牦牛都已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亚丁牦牛也正在申报中。

养殖模式落后?

推行科学养殖,打造现代畜牧业园区

“今年,我县牲畜出栏量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增长,截至9月底,已完成牲畜出栏1.62万头,完成年度目标的73%,预计在年底前能完成2.7万头出栏,将超过全年目标任务21%。”10月21日,色达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总畜牧师骆恩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受传统观念影响,牲畜出栏率低的情况长期制约着色达畜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牧民生活大幅度改善的重要瓶颈。

为积极探索高原牦牛养殖新模式,努力补齐现代畜牧业发展短板,色达县以资金激励、加盟抱团、托养运营、保险护航等方式,实施一系列措施:对12个牧区乡镇出栏排名前三的乡(镇)给予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奖励;投资1.47亿元,建成3.15万亩的牦牛产业园区一期工程,引进4家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吸纳9537户牧户加盟;成立色达县云端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托管运营,实施现代养殖技术……这些举措,成功促使当地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走出传统畜牧业绿色发展新路子。

同样的,作为南路牦牛产业大县,理塘县为加快牦牛产业生产方式转变,按照“园区+基地+专业合作社+牧户”经营模式,着力打造现代畜牧业园区。

“现在园区有1000多头牦牛,年底争取达到3000头,园区的建成,缩短了出栏周期,将实现理塘牦牛四季可出栏。”理塘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杨正康介绍,该园区融入“牧草生产、牦牛育肥、绵羊育种、活畜交易、产品加工、电商物流、牧旅融合”等内容,建成后,牦牛年育肥出栏可达1万头以上,可实现年综合产值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个,覆盖该县禾尼、曲登等7个牧业乡镇、5800余户和2.2万名牧民。

甘孜州通过推行科学养殖,鼓励牧民加入专业合作社,享受产业链完善带来的收益递增,其转变生产方式的积极性也不断提升,集体牧场、合作社、养殖企业数量逐年增多。截至目前,甘孜州已扶持畜牧业龙头企业2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1家企业正在申报国家级,培育畜牧专业合作社1485个,建设集体牧场109个,全面启动建设理塘、甘孜、色达、石渠、九龙5个牦牛产业园区。

全产业链缺环?

3年建设,打造国家级牦牛特色产业集群

“以前除了卖虫草、牲畜,没有其他收入,现在卖牛奶给加工厂,收入更多了!”德格县马尼干戈镇曲西村村民更拥家里养殖了100多头牦牛,由于牛奶保存时间短,之前除了家里日常食用,大部分的牛奶只能做些简单的奶制品,卖不了好价钱。

牦牛奶作为牦牛全产业链中副产品加工的重要环节,怎样让牦牛奶高效完整地利用?这一直是牧民增收面临的难题。

2019年7月,德格县在马尼干戈镇建设了康北牦牛乳制品加工园区,每天定时定点在牧户家门口收购新鲜牦牛奶,目前每天至少能收购3吨鲜奶。

“园区已建成乡镇奶站4个,村级奶站逐步覆盖70%的行政村,惠及7043户29580人。”德格善地蓝逸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仁青翁加介绍,“园区完全建成后,计划日处理牛奶21吨,年产量达3150吨,年产值达4000万元以上;可覆盖甘孜州北部石渠、甘孜、白玉、新龙、炉霍、色达、道孚7县,形成‘奶送德格’区域协同模式。”

理塘县牦牛产业园区目前有1000多头牦牛

除了建起产业后续环节,完善全产业链还需将各个环节有效衔接。

目前,甘孜州已提出将打造国家级牦牛特色产业集群的总体规划,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甘孜州牦牛产业集群将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以“企业+基地+牧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牦牛养殖+饲草种植+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牧旅结合”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力争通过3年建设,12个实施县(市)牦牛年出栏50万头以上,龙头企业屠宰加工牦牛10万头以上,加工牦牛肉1万吨以上、奶5000吨以上,产业集群区域内牦牛年产值达50亿元以上。

甘孜州农牧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甘孜州正落实实施主体并编制打造国家级牦牛特色产业集群详细方案,按照该项目常规程序,将于明年3月申报,5月国家组织专家论证,顺利的话,明年8月可正式获批实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