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如何协同创新?两地政企学界建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21-10-24 13:34:1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梁庆

四川在线记者 李欣忆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日前发布。《纲要》提出“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区”。

10月22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峰会暨2020十大重庆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两江新区举行。主题对话环节,来自两江新区、天府新区的多位嘉宾围绕科技创新展开探讨,建言成渝地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是成渝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平台,两江新区正深入推进与天府新区创新合作。今年4月,两江新区与天府新区共建八大产业旗舰联盟,共同推动做强做大两个国家级新区产业集群。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对成渝地区推进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提出建议:以建设成渝创新共同体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决策高度与实施力度,在原始创新、协同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等方面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具体来说,要从建设成渝国家科学中心,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确立重点领域的局部优势战略,打造产业链协同创新领先区,建设协同创新示范区,共建成渝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开放创新枢纽等六个方面下功夫。

天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成都科学城党工委书记邱旭东表示,天府新区以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为核心,聚集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国家级科研机构落地、建设一批校地协同创新的平台。

邱旭东表示,为加强科研力量聚集,天府新区还致力建设大装置,目前天府新区即将开工建设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强国家实验室,天府新区承担了电子信息、生态环境以及生命科学三个领域四个实验室的主要建设任务;致力于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积极打通从科学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转化,形成科技产业发展、地方经济发展对科技研发持续的支撑。

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洁表示,两江新区把创新作为“一号工程”,构建了龙兴、鱼复、水土三座新城,为产业发展提供广袤的物理载体;高标准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礼嘉悦来智慧园、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等科技创新平台,增强产业的创新策源能力和自主创新的供给能力。

李洁表示,两江新区主抓产业科技创新,谋划建立“10+1”产业功能区、全面实施“链长制”,围绕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联动创新,推动强链、延链、补链;发挥产业龙头带头作用,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充分发挥两江协同创新区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集聚优势,加强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先进生产力,离不开科研成果的孵化。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董事长陈锦分享了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探索和经验。他建议,科技创新孵化平台要为被孵化企业提供广泛的软硬件平台,为其后续发展提供支撑;帮助做好财务、产品、市场等方面风险管控,建立技术、运营、质量等体系,尤其是要在转化过程中做好金融、人才等保障。

企业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发展自身、推动产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新作为?重庆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贺晓宁认为,必须坚持“硬科技”的原始创新。原始创新一旦实现产业化,将产生极高的壁垒和经济收益,同时极大带动产业发展。他还谈到,成渝地区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优质的人才资源,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实验应用场景和稳定的人才团队,这对科技创新的产业化至关重要。

四川中科融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负责人蒲良驹提出,成渝地区具备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可进一步着眼于建立机制、优化平台、促进协同创新等方面,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让要素的流动和协同产生聚变效应。

蒲良驹表示,将以研发设施共享为突破口,瞄准重庆、四川两地的科研资源差异点、不同点发力,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做好科技服务。

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协同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成都普朗克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宇谈到,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中小型企业更希望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转型升级,这就要求工业数字化服务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提供低成本、短周期的服务。

“我们需要设计开发强大的工业模型算法引擎和决策库, 通过算法引擎和决策库,适配不同行业、不同工厂个性化需求,以‘配置’代替‘定制’,提供中小制造企业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张宇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