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 谢远红 四川在线记者 曾小清 王晋朝
10月26日,马边彝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产房手术室一场胎盘早剥手术正在紧张地实施,“现在要开始麻醉了,别紧张”“幸好来得及时,否则孩子和您都有生命危险”……麻醉医生姜学伟耐心地安慰产妇。2小时后,母子安全地推出手术室。家属喜出望外,连声说着“卡莎莎,卡莎莎…”。
姜学伟传授新生儿气管插管技术。
“卡莎莎”,在彝语里是“谢谢你”的意思。也是姜学伟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感谢的背后,承载着峨眉山市对口帮扶马边支医队员的责任和寄托。
34岁的姜学伟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麻醉学系,家中有2个年幼孩子。得知峨眉山市组建帮扶马边支医队,他毅然报名。得到妻子的支持后,今年1月4日,他毅然奔赴马边,被分配到马边县妇幼保健院对口支医。此后,他全天24小时驻扎医院。
姜学伟在手术室紧张忙碌。
填补分娩镇痛的空白
姜学伟的到来,带来了先进的无痛分娩技术。
为了尽快填补马边妇女儿童医院无痛分娩技术空白,到马边县的第二天,姜学伟便向医院提出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的技术申请。
十天后,姜学伟为永红乡22岁产妇阿罗达西实施了马边县首例椎管内分娩镇痛,将分娩疼痛VAS分级降到4分,极大的降低了因疼痛导致的胎儿窘迫、产程延长等威胁生命的风险。产妇顺利分娩。
与医护人员交流。
“卡莎莎”。这是阿罗达西康复出院时,说的第一句话。
“他的到来,填补了我们医院无痛分娩的空白。”马边县妇女儿童医院副院长沙马良良说,医院专门安排了两个骨干作为姜医生的徒弟,跟着学习。截至目前,无痛分娩在马边县妇女儿童医院已成功开展60余例。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在马边县妇幼保健院院长骆林看来,这位从峨眉山市来的医生,是“奇迹”的创造者。
9月28日,高卓营乡干溪拉达村39岁的高龄产妇阿欧哈尔,胎盘植入子宫,产后出血达2500ml以上,这是致命率极高的产后大出血,姜学伟快速判断处危,组织多学科团队共同抢救,挽回了生命。对于一个县保健院而言,这是一次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帮扶时间很短,要做的事情却很多。姜学伟还带领实施了多次疤痕子宫剖宫产、宫腹腔镜手术…一项又一项手术的普及实施,填补了马边县在相关领域的多个空白。今年前三季度,该院的手术麻醉量从2020年的41例增加到2021年128例。
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技术队伍,姜学伟对该院的医护人员进行气道及除颤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应急处理的能力。
短短几个月的培训,该院现在已能独立完成新生儿抢救等应急医疗措施。
“我还希望为援彝事业多做点事,”姜学伟说。如今医院的麻醉团队已基本建立起来,下一步要填补医院的妇幼腹腔镜微创手术空白。
一段援医路,一世援彝情。姜学伟要把医者博爱播洒在秀美马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