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四川为什么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
事关“国之大者” 也是“省之要者”
四川在线记者 张彧希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四川靠什么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进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给出回答: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牢牢把握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着力方向,聚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清洁能源支撑产业和清洁能源应用产业,加快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为什么选择这条道路?这样的考量背后有何深意?全会上,大家一致共识,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是我省围绕“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既事关“国之大者”,也是“省之要者”。
必答题:
中央有要求、发展有需要、政策有支撑、四川有条件
“这是全球的共识,也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说,在国际发展环境和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化的当下,减碳以遏制气候变暖已是世界共同行动。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会指出,乘势而上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是全面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展现绿色发展新担当的自觉行动。如何认识这种自觉?
“先看发展需要。”省港投集团董事长贺晓春提到,四川人均GDP低于全国,且省内各市州之间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因此,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既要做好减碳的“减法”,也要做好发展的“加法”,通过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把新的能源和产业“立”起来,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才有“破”的基础。
政策利好也是一大关键支撑因素。“完全契合中央政策。”省社科联副主席姜怡注意到,此前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更是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摆在“碳达峰十大行动”之首,要求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这些,都会四川后续做强做大相关产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更重要的是,四川有这个条件。”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注意到一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省水电装机容量达808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3514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国的21.8%、25.9%;天然气(页岩气)探明储量5.18万亿立方米、年产量达432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27.4%、22.9%,相关指标均为全国第一;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还有很大开发空间,在未来几十年能继续保持全国清洁能源第一大省地位。“这说明四川清洁能源资源富集,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全会上,大家一致共识。
更有产业基础。牵手宁德时代后,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从无到有,已经具备了冲击世界级的实力和底气;拥有多家世界级晶硅光伏企业的乐山,已经锚定建设“中国绿色硅谷”的雄心。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能源装备制造、能源输配体系构建等领域,我省都已经形成了显著优势,尤其是近年来全省清洁能源及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先后引进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落地了一批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产业链条趋于完备,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形成了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中央有要求、发展有需要、政策有支撑、四川有条件——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四川能够行!
加分题:
能源和产业机构有立有破,经济社会发展才能“稳”和“进”
“双碳带来的不只是降碳压力,还有发展红利。”谈到双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雅安市委书记李酌深有感触。截至目前,凭借清洁能源等优势,雅安大数据及关联产业项目已达130个、总投资达450亿元,成为带动雅安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压力如何变红利?全会指出,乘势而上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是积极抢抓绿色低碳转型机遇、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主动选择。
在与会人员看来,机遇就是碳达峰、碳中和激发和创造出来的新的社会需求,以及催生出的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成都市市长王凤朝举例,从年初至今,成都上牌照的新能源汽车增加了6万多辆,增幅接近50%。但全市新能源汽车占比仍不足4%。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步入高速增长的爆发阶段,“光这一个产业,就有万亿级的市场前景。”
不只是新能源汽车。成都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何建波会长注意到,今年以来,川内的节能电器、环保纸袋等与双碳关联产业出货量猛增,“只要科学有序的布局推进,就能在相关领域做出大文章。”
何为科学有序?
“要统筹做好降碳的‘减法’与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加法’,实现降碳有序、有效、安全。”内江市长李丹介绍,今年以来,内江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双碳专题会议,形成的共识包括:用能源和产业的“立”去“破”既有的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降低降碳与动能转换的阵痛。而不是盲目设置双碳时间表,用“一刀切”限电限产及运动式“减碳”。
能源和产业结构“有立有破”,才有经济社会发展“稳”的条件和“进”的支撑。“这些年经验表明,只有实现除旧布新和动能转换,才能实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乐山师范学党委书记胡丹提醒,当下统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与实现“双碳”的目标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抢抓机遇、培育新动能必须坚定不移、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