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残疾人日|作品远销海外 残疾人绣娘“绣”出别样人生

2021-12-03 11:47:5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董楠

 

四川在线 卢春阳 吴聃 范华

在成都青白江“十二针绣坊”,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残疾人绣娘。走进任晓红所在的绣坊,里面堆放着各色布料和丝线,各式各样的作品摆放在展示架上,艳丽的色彩和细腻的针脚让花鸟鱼虫活灵活现。任晓红在几个残疾人中间指导着刺绣。

见到任晓红的第一面,她正安静地做着蜀绣,丝毫没有注意到外人的到来。

除任晓红外,还有其它残障人士也在场地中刺绣。据任晓红说,今天大家都去接种疫苗了,不然会更热闹。

任晓红出生在南充市农村,13岁那年,她的右脚后跟开始发烧疼痛,刚开始以为是风湿性关节炎,没有太过重视,以至于后来越拖越严重,后来几经周折,总算保住了右脚,但却留下了终身残疾。原本只是走路不便,并不妨碍正常学业,可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她,还是因为他人异样的眼光选择退学。为了维持生计,任晓红通过熟人介绍来到了一家美容院打工,虽然工资不高,但也勉强可以算是一份收入,这一干就是十年。

今年刚装修好的场地通透明亮,任晓红说,第一次看到装修好的场地时,她和大家都很兴奋,因为工作环境终于不用像以前那么艰苦了。

2009年,任晓红参加了青白江区残联举办的技能培训,她先学的是编织。有一天,任晓红想看看对门的蜀绣班到底教些什么,便悄悄来到一位学员的身后,认真看了起来。蜀绣老师见状走了过来,拉过她的手看了看,说道:“你的手这么光滑,一看就是一双绣花的好手,你来学蜀绣吧。”蜀绣多用蚕丝线,这就要求绣娘在理线时要特别细心,偶尔勾到木质绣台,丝线就会被刮花,而任晓红多年来精心保养的双手,软嫩平滑,理起线来得心应手。“就好像是之前做美容的经历是要给我学蜀绣做准备一样。”任晓红说。

2020“成都礼物”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熊猫走世界·中欧班列”,正是出自任晓红之手。

白天学,晚上练。渐渐地,任晓红感觉自己手上的绣花针不再那么重了,能自如地运针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勤学苦练下,她熟练地掌握了晕针、纱针、点针、覆盖针等这些独特而精湛的技法。看到自己也能独立完成一幅精美的绣品了,她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在一期培训结束之后,她放弃了已有的补助,选择了到成都市残联的蜀绣培训班继续进行更深入的学习。随着绣法难度的提升,任晓红更加刻苦了。为了学习、钻研更高层次的蜀绣技法,还把名作反复临摹,并不拘泥于原作品的运针和色彩搭配,注入自己的思考。在这期间,任晓红还拜四川省蜀绣传承人易启明为师,学习复杂的针法技艺。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她绣制的《牡丹花》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被推荐参加省级蜀绣作品展。

一年之后,任晓红的蜀绣技艺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培训结业时,易启明对她说:“你就留在成都吧,我推荐你到一家大型的蜀绣工作室去上班。”任晓红想了想,谢绝了老师的好意,她准备回到青白江,因为区残联的蜀绣班更需要自己。”就这样,她回到了自己最初学习的地方当老师,手把手地将所学传授给与自己同样命运的姐妹们。

后来,青白江区残联蜀绣培训更名为青白江“十二针绣坊”,并在区残疾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指导和帮助下组建成了一个专业团队。任晓红累计培训学员15期、300多人次,培养技艺娴熟绣娘10多人。她绣制的熊猫、牡丹鱼、凤凰等蜀绣作品就有200多件,其中《天府熊猫》作为文化交流作品赠送国际特奥会主席蒂姆·施莱佛。如今,她和区残联的工作人员一道,探索、寻找将蜀绣融入寻常百姓家的新路子,并拓宽蜀绣题材思路,把体现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运用在蜀绣作品中,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2019年,任晓红被评为青白江区首批“蓉欧工匠”,并作为四川绣美天府唯一代表,参展全国第三届残疾人展能节进行蜀绣技艺现场展演。2020年,青白江“十二针绣坊”被批准为国家级的残疾人传统技艺传承基地,任晓红也成为中国残联、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试点支持的“残疾人非遗工匠”。她说:“我的新目标就是要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学习蜀绣技艺,将蜀绣传承下去。”

虽然,任晓红和姐妹们的收入开始逐渐增加,但任晓红想的却是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和热爱蜀绣,将蜀绣这门技艺更好地传承保护下去。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