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4次“出镜”,野生大熊猫为何爱到德阳“打卡”?

2021-12-14 13:02:3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杨昕

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什邡市蓥华镇(邹声福 摄)

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园区(以下简称“德阳园区”)的巡护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数据时,发现一只亚成体的大熊猫在树上做肛周腺标记。这是德阳自2016年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首次拍摄到大熊猫进行“标记行为”,也是10月12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后,德阳九顶山的大熊猫种群首度亮相。

德阳园区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生大熊猫正面照(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 供图)

连续3年间,野生大熊猫已经4次现身德阳园区。这也意味着,德阳园区大熊猫小种群保护在逐步改善,栖息地的原真性完整性在逐渐修复。

大熊猫连续3年“打卡”德阳,首次拍摄到“标记行为”

德阳园区总面积595平方公里,其中绵竹市385平方公里,什邡市210平方公里。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副局长赵卫红说,园区丰富的河流、洞穴、裸岩等生境类型,造就了植物群落多样性,为动物群落提供了食物基地和栖息环境。

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统计,德阳园区有大熊猫5只。尽管绝对数量不多,连续3年来,它们年年到红外相机前“打卡”:2019年,第一只大熊猫似乎羞于见人,只捕捉到背影;2020年,大熊猫昂首挺胸地从竹林中走来;今年早些时间,熊猫妈妈带着孩子一起亮相;此次,工作人员整理红外相机数据时再次发现大熊猫。

影像里,一只大熊猫屁股肥硕、身材健壮,悠闲地在树干上蹭了几下后离去。“这是动物的一种标记行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总站负责人廖亮说,每只成年大熊猫都有各自的领地范围,它们会通过将生殖腺分泌物涂抹在树干上的方式来标记领地;此外,发情期的大熊猫也会特意留下分泌物吸引异性,为繁衍后代做准备。

除了野生大熊猫,近来,还有不少珍稀野生动物活跃在德阳园区。今年10月启动的德阳园区生物多样性调查首次野外调查工作中,新发现藏雪鸡、高原山鹑和雪鹑3种雉类分布记录,至此德阳园区有分布记录的雉类物种已达12种。

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园区内拍摄到的雪鹑(郑雄 摄)

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园区内拍摄到的雉鹑(郑雄 摄)

大熊猫国家公园什邡管理总站负责人王戈介绍,安装在什邡境内海拔3100米处的红外相机,则首次捕捉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鬣羚的清晰图像。有趣的是,中华鬣羚角像鹿角,脸像羊脸,蹄像牛蹄,尾像驴尾,堪称“四不像”动物。

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绵竹市清平镇(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 供图)

“壮士断腕”修复生态环境,牵头发起跨区域保护合作

连续3年间4次拍摄到野生大熊猫,今年更出现“母子同框”的画面,表明德阳园区栖息地生态环境良好,大熊猫家族生活状态稳定。这也让相关专家学者、工作人员松了口气:此前,德阳园区范围内已有约20年没出现过大熊猫幼崽。

原因何在?赵卫红表示,既有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大熊猫栖息地的破坏,也有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德阳的磷矿开采就是一例。

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园区内的九顶山风光(郑雄 摄)

绵竹市清平镇镇长孟锐介绍,当地一度有3/4的家庭从事采矿、运输等相关行业,在一些老矿工的记忆中,当时的矿区“满是灰尘和烂泥”。“一方面产生噪音,一方面破坏植被,对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生存都有很大影响。”

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17年来,德阳共清理关停矿业权43个,累计封闭井硐243口,拆除生产生活设施5.26公顷;关停长河坝水小电站1座;采取封山育林的方式进行生态修复10000公顷,完成矿区植被修复10.38公顷,逐步恢复原有的大熊猫栖息地。清平镇走上“矿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颜值变产值”的产业转型发展之路,“金色清平”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

对内“壮士断腕”,对外则牵头发起跨区域合作,承担更多保护职责。

今年3月,大熊猫九顶山小种群保护联盟在德阳成立,成员单位为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德阳、绵阳、阿坝四个管理分局及其所辖管护总站。“推动大熊猫小种群的科学保护与发展,以维护大熊猫基因库完整性为核心,推动大熊猫小种群科学监测、栖息地修复、廊道建设、周边社区和公众参与保护和发展。”赵卫红说。

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园区开展野外监测(郑雄 摄)

村民投身一线巡护,为保护工作寻求更多“公众力量”

德阳3年间4次拍摄到野生大熊猫,绵竹市广济镇三江村6组组长徐铭是亲历者之一。自2018年以来,徐铭每半年参加一次一线巡护工作,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工作人员一道上山,为红外相机更换电池、取回数据,为期至少一周。

在绵竹,已有20多名村民参与巡护工作,徐铭所在的三江村就有7人。每次上山,他们自带睡袋和雨棚,夜晚在相对平坦空旷的地方搭建临时住地。“危险当然是有的,尤其是地震后发生过垮塌的地方。”不过徐铭说,每次拍摄到野生动物尤其是大熊猫,大家总是兴奋异常、反复欣赏,把眼前的危险和疲惫抛在脑后。

在德阳园区相关工作中,类似的公众参与并不鲜见。今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在什邡、绵竹设立的两所科普宣教中心相继开放,其中什邡科普宣教中心占地12亩,主体建筑面1800平方米,馆内以图文介绍、标本展示、生态场景以及多媒体等方式,系统地介绍和展示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什邡园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绵竹宣教中心在没有对外宣传的情况下,“五一”试运行期间吸引了近2000人,开放以来几乎每天都有团队参观。中心管理运营负责人罗娜介绍,下一步计划与教培机构合作,向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推出研学旅游等服务。

德阳还在谋划更大的动作。今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中国熊猫谷)的建设在绵竹启动,并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项目规划总面积60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将建设大熊猫科学小镇等区域,打造为科普教育、研学、生物科技研发、繁育展示、文化交流及文创旅游基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