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李媛莉 吴浩
12月27日下午,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在成都举行,隆重表彰2018年至2019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以及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
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它是省政府设立的全省社会科学领域最高规格的奖励,也是展示全省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研究成果、研究力量的重要平台。
本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工作,自2020年10月正式启动,经过了资格审查、初评推荐、学科组评审、省外专家复审、省内专家复审,推荐出拟获奖候选成果等周密的程序,最终评选出获奖成果400项,其中一等奖29项、二等奖121项、三等奖250项。
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奖项设置进一步优化,高等级奖项(一、二等奖)数量增加,一等奖20项增加到30项,二等奖80项增加到120项,增幅50%。
参评的成果数量也创新高,共有9290余项成果参评,涉及文学、历史学、哲学、宗教学、考古学、民族学、马列科社、党史·党建、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等众多学科领域。
梳理本次获奖成果可以发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研究成果达到76项,中国特色、四川特点突出。如一等奖成果中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铁器卷)》《中上古蜀语考论》《巴蜀汉族巫道文化研究》《丝路上的华夏饮食文明对外传播》等。
另外,本次获奖成果还呈现中青年学者占比增大,获奖的单位覆盖面广等特点。
据统计,第一作者位于36-55岁年龄段的占68%,40岁以下的26%,35岁以下的有18人。
从获奖单位看,高校占83.5%,科研院所占11.3%,党政部门研究机构占2%,党校系统占2%。
【新闻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