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四川文学“两奖”② 丨对话周恺、格尼、陈果、阿微木依萝…… 扬文学之帆 从巴金文学院起航

2021-12-28 16:27:3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图片由巴金文学院提供

在12月27日公布的第十届四川文学奖、第八届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名单中,巴金文学院的签约作家霸榜,11名在院和往届作家榜上有名!那么,对于在巴金文学院这个文学大家庭进行创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作家们有怎样的心路历程?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的身份,于他们而言,又有怎样的意义?四川在线记者与周恺、格尼、陈果、阿微木依罗4位在院作家进行了深谈。

连续签约五届

周恺:是时候回馈巴金文学院了

周恺

作为巴金文学院五届签约的作家,“90后”翘楚周恺直言是巴金文学院一路扶持并见证了他在文坛的成长。已经横扫国内多个重要文学奖项的他,视四川文学奖为最宝贵的奖励。“《苔》是2017年写的,现在已经过去5年了,能在自己的家乡拿到这个重要的奖,很欣慰,很激动!”但周恺表示,这毕竟是过去写的东西,凭旧作拿奖,还是有一定压力,也是动力,督促自己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谈及自己在巴金文学院的这几年,周恺心怀感激。他回忆了自己从一个青涩的写手成长为一名作家的点点滴滴,“2011年,我刚开始创作的时候,写的小说很少,只有寥寥几篇。2017年,乐山有位作家,也是这次四川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的获得者,林雪儿老师,她把我的两篇小说推荐给了巴金文学院的赵智院长,赵院长看了之后马上打电话给我,问我愿不愿意签约巴金文学院,全心进行创作。那个时候,我跟文学圈的交流很少,突然受到这样的邀请,我受宠若惊。”周恺懵懵懂懂地签约后,渐渐发现这条路走对了,巴金文学院不仅从经济上更从文学素养的培养上,给与了他极大的帮助,“那些年,如果没有巴金文学院给我的补助,我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写长篇小说的,《苔》也就是在那期间创作出来的。”同时,巴金文学院为作家们量身打造的研讨会、交流会、写作营,让周恺接触到很多优秀的作家老师和作家朋友。周恺至今难忘2019年,巴金文学院举办的“四川新锐作家小说作品研讨会”,这场会议研讨的四位新锐作家,正是巴金文学院的签约作家,包括周恺、七堇年、宁航一、阿薇木依萝。“我从来没想过,会有那么多作家前辈和专家专门为我们而来,那一次会议给了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连续签约五届,这在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里面,没有第二人。在周恺的心中,巴金文学不仅给了他最初的认可,更帮他建立了创作的信心,“我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是巴金文学院给了我身份上的认同;连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能不能写小说,能坚持多久的时候,是巴金文学院鼓励我继续前行。所以,无论什么场合的简介,我都把‘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写在最前面。”谈及2022年是否会继续签约,周恺肯定地说:“如果巴金文学院愿意,我会继续留在这里。巴金文学院帮助了我这么多年,如今,我有一点能力能够回馈它,而且,我家在四川,我是四川人,我希望自己能为四川文学做贡献。”

周恺透露,目前他正在创作一个新的长篇小说,间插着也在进行一些短篇小说的创作,“长篇小说预计明年完成,和《苔》一样,还是用方言进行的创作,写的也是乐山,不过这次写的是90年代的故事,可以说是我的成长故事。”周恺还表示,希望这部小说能够在四川的出版社出版。

这里就是“家”

格尼:没有巴金文学院,也许我成不了作家

格尼

生于内蒙古,来四川20多年,在南充加入作协,从巴金文学院的旁听生变为签约作家……女作家格尼的文学之路从四川启程,在巴金文学院生根开花。这次获奖,她很开心,“上一届我也报送过作品,但很遗憾,没能获奖。这一次,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名单里面,是高兴的,不是说这个奖项有多重要,而是我的创作终于得到了肯定。”

与巴金文学院结缘,是2018年的高研班,那时的格尼是自己跑去旁听的,随身携带的,是她的纸质稿件,“那一届好像只有我带了纸质稿件,我把稿子给了赵智院长,他把稿子给了阿来主席,阿来主席说,那就把稿子给老师们看看吧。”那一届,除了阿来,还有来自北京的,来自南京的,来自广东的,来自辽宁的名编名作家担任授课老师,老师们对格尼的作品都非常肯定,赵智向格尼投出了橄榄枝。格尼深知,巴金文学院要签约作家,都是要看作家是否有潜力,要用作品说话,所以签入巴金文学院后,她从未懈怠。

“可能只有我吧,至今是靠稿费来生存的,而巴金文学院给了我一定的补助,让我拥有一个很稳定的创作环境,让我在写作这条路上,走得更顺畅,争取了很多创作时间,专心写作。”格尼直言,如果没有巴金文学院的扶持,她也许不会成为作家。再加上巴金文学院每一年举办的文学交流、文学研讨活动,更是让她从中获益良多,“听课的时候,不一定这个老师讲的就完全符合自己的创作状态,但听一听,就会对自己有所触动。在那样一种氛围里,就会非常有创作的欲望,心里不停地给自己说,我要回去写,抓紧写。人是有惰性的,但巴金文学院始终激励着我,给了我无尽的创作欲望。”

在格尼的心中,巴金文学院就是“家”。

心无旁骛地追求文学理想

陈果:巴金文学院为我打开了一扇门

陈果

“我很少说感谢组织的话,但这次,我发自内心地感谢省作协,感谢巴金文学院。”拨通第十届四川文学奖报告文学奖获得者陈果的电话,他激动地表白。

陈果说,巴金文学院给他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创造了很多机会。“我刚刚签约巴金文学院的时候,觉得自己是里面基础最差的作家,但巴金文学院的门一打开,一种信心就从这个门里扑面而来。”在巴金文学院,陈果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与作家前辈交流,与作家朋友交流,不同的创作实践,给与了他坚实的历练。“优秀的人给了我无尽的动力,他们的成绩督促我努力成长。而且巴金文学院的创作环境非常宽松,这里不会刻意要求我得做哪方面题材的创作,会照顾我们的创作意愿,会尊重我们的个性,鼓励我们进行自己擅长的创作。”陈果感叹,他进行报告文学的创作,经常会在外面奔波,车马费、食宿费等花销很多,但巴金文学院从经济上给与了他坚强的支撑,让他在创作的过程中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写作。“在巴金文学院进行创作,我没有任何的压力和复旦,心无旁骛地追求自己的文学理想。”

末了,陈果还分享了一个好消息,他在巴金文学院期间创作的又一部报告文学春节前就会出版了,“这本书获得了2021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白岩松、敬一丹作为推荐人。”

文学征途中有人递来了鲜花

阿微木依萝:有巴金文学院,我从未孤独

阿微木依萝

对于拿下“两奖”,同时获得第十届四川文学奖、第八届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彝族女作家阿微木依萝的感想非常诗意,她说:“对一个作家来说,在写作的路上跋涉,奖项就是这个过程中,旁人递来的鲜花,可爱而珍贵。”

阿微木依萝从2019年开始签约巴金文学院,至今已经三届,她笑言:“如果能再续,就更不错了!”在巴金文学院这个大家庭,阿微木依萝有一种“踏实感”。“写作是一个人的战斗,但有了巴金文学院在背后的支持,我从未孤独。他们给与的扶持和帮助,让我内心稳定而踏实。无论是经济上的支持,还是打造文学交流的平台,我们所有的作家在一起,交流互助,激发创作灵感。我想,对我们作家而言,这不仅仅是友情的延续,更是文学的延续。”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