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在路上丨山鹰坝子上的“勒思莫” 背后有个“涪城智囊团”

2022-02-15 15:11:3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四川在线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薛世荣

2月15日一早,担心气温变化会给涪昭现代农业产业园肉牛养殖带来不小的麻烦,园区负责人廖伟就给涪城区援彝干部杨祥刚打来了电话,请他现场指导园区牛场防寒措施。

图片由涪城区委宣传部提供

作为涪城当地的一名助理兽医师,2021年5月,杨祥刚通过个人申请、组织选派,成为第三批涪城区对口帮扶昭觉县的干部。昭觉,彝语意为“山鹰的坝子”,这里地处大凉山腹地。全县共有42家农牧合作社,78家大型养殖场,50家养殖大户。杨祥刚现在的身份是昭觉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站副站长,目前,谁家牲畜生病了都会找他,几个月下来,杨祥刚已经成了昭觉县农业农村局公认的“养殖专家”,当地的彝族群众也亲切的称他为“勒思莫”(彝语意为“牛老师”)。

“刚来的时候,因为语言不通,和当地老百姓交流起来有一定障碍。另一方面受传统养殖思维的限制,养殖大户的防疫观念差,养殖档案建立等很多科学养殖方法在农户中难以推广”。杨祥刚说。

“俄尔镇快乐村火皮呷海家里养了50多头母猪,儿女的书学费和家里的开支都是靠养殖生钱,万一遇到非洲猪瘟或者口蹄疫疫情,对于他家就是灾难性的打击,我当时去他家宣传能繁母猪参保工作时,说了老半天,对方都听不懂,只会直摆手,把我急得直冒汗,好在有当地村干部的帮助和翻译,最后他接受了母猪保险。”杨祥刚讲了一件让他记忆深刻的事。

因为这件事,杨祥刚下决心要学好彝语。在平常工作中,他把同事、办事群众和养殖户都当成语言老师,一有听不懂和说不来的词汇就抓紧问,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就初步过了语言关,能和当地群众用彝语进行简单交流了。

在涪城区第三批对口帮扶昭觉县的30名干部中,杨祥刚是唯一一个畜牧专业人才。在平时工作中,如果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他会第一时间将情况汇报给涪城区对口帮扶昭觉县工作队。很快,解决方案就能回传到他手中。而这得益于涪城区创新成立的“对口帮扶智囊团”。

针对援彝干部在工作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困难,工作队第一时间将问题反馈回涪城后方的“智囊团”,请“家里”的专家“把脉会诊”,为前线援彝干部出谋划策,以最短时间拿出解决方案。

“我准备在昭觉开设养殖技术课堂,我们援彝只有两年时间,培养本土人才才是长久之计。我计划利用好这两年时间,同当地的农业干部一起,更好更多地为昭觉培训农技人才、培养养殖能手、培育畜牧专业合作社,打造一支当地带不走的畜牧技术队伍,实现昭觉畜牧业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对于接下来的工作打算,杨祥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