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最新长篇小说你真的看懂了?原来这样讲故事的方式叫“戏仿”

2022-03-02 18:40:0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阿来在木里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文/图

“一场急雨。晴空中飘来一团如山的乌云,乌云从上端坍塌下来时,其中蓄积的能量就弄得山谷中雷鸣电闪。”

这是阿来最新长篇小说《寻金记(上)》的开头,带着他典型的极富画面感的镜头式描写,拉开了这场寻金故事的大幕。

1月,《寻金记(上)》正式亮相《人民文学》,并成为本期卷首语着重介绍的作品,被赞“在历史选择的铁律与小说方式的微妙间,写出审美的无穷张力”,称阿来一直出色,一直令大家满怀期待。

2月,本期杂志陆续抵达各位订户的手中,正式与读者见面。截止目前,反馈得最多的读后感几乎都在描述同一个事实:“阿来写故事的手法似乎变了,通俗易懂,读起来很顺畅,感觉像《故事会》。”《故事会》?作如此类比的评价是否恰当?阿来这个“语言的信徒”在叙事美学上是否放低了层次?《寻金记》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多次与阿来本人交流,一探究竟。


阿来在木里

重走洛克路

木里金矿传说不绝于耳

关于这部小说,《人民文学》在卷首语中做了这样的诠释:“长篇小说《寻金记》,本期先刊出了上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的西南大山中,金矿上被盗走的大金子,导致一个接一个生命消逝。他们都是过场者,但又都是令人过目不忘的人物。作家深湛的小说功夫不仅表现于此,更有对那个兵荒马乱的时运、时局的深刻洞察,那是对无论贪者、恶者还是有望者、有志者都无法相互长久善待的境遇——物欲的事体与人性的悲剧,在笔法细致环环相扣的历时、共时叙述中,让一个个筋疲力尽的人的故事,成为步步惊心的传奇,串联声声入骨的浩叹。至于下部,进入新的社会大金子失而复得的故事,就让我们展开想象吧,说不定您的思路跟作家的会有些许交叉。在历史选择的铁律与小说方式的微妙间,写出审美的无穷张力……”


《寻金记》

据了解,《寻金记》,是阿来2017年就已经开始酝酿的作品。2017年12月17日,记者曾陪同阿来踏上去木里的旅程,这是一次三寻“洛克路”的传奇之行,钩沉这位美国探险家在木里的时光,阿来当时已经花了12年,只为创作一部以洛克等外国探险家为主角的长篇小说。

在木里,洛克见识了巨大的金矿,木里土司对其有着强烈的控制欲望。“木里的康坞该是金矿最富有的地方,可木里王让人用岩石盖住露在外面的金矿点,免得外来人淘金。”洛克的传记《苦行孤旅》中就有这样的描述。


《人民文学》

而关于木里的黄金,民间有很多传说,阿来听了不少,“传说在木里发现了很大一块金砖,30斤,各方人等都想从木里王手中夺走,这其中就包括刘文辉。他派兵来木里准备巧取豪夺,但怎么都找不到这块金砖,无奈,就把木里王绑架了,结果在途中,遇到木里王手下的追兵,情急之下,刘文辉想把木里王弄上马带走,谁料,木里王是个大胖子,怎么都上不了马,混乱之中,木里王被开枪打死。而那30斤金砖,从此毫无下落。”

尝试全新写法

致敬大师玩转“戏仿”

原本是在洛克的长篇小说里写一写这个副线故事,但在创作中,阿来觉得这个故事完全可以独立出来,好好地讲一讲。于是,他另起篇章,原计划是写一部中篇,但故事太精彩,最终有了长篇的分量。“2021年10月,完成了上部。在这部小说中,我尝试了新的小说写法,故事、人物,都是传奇的写法。”


木里大寺遗址

对于读者认为这部小说很好读,感觉是《故事会》那种通俗小说,阿来直言:“并非表面看上去的那样,我不会简单地去讲一个故事,这样的写法是有专业名词的,叫'戏仿',西方文学里常见。”

戏仿,又称谐仿,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其他作品进行借用,以达到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目的。属二次创作的一种。戏仿的对象通常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在西方,后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文化里,时常使用戏仿,

阿来特别提到美国作家库特·冯内古特创作的长篇小说《猫的摇篮》,“他就是采用了戏仿的手法,模仿科幻小说,其实也是挖苦科幻小说。”《猫的摇篮》塑造的费利克斯·霍尼克尔博士,他参与了原子弹的研制,并获得诺贝尔奖,但他是一个冷漠的科技理性的代言人。他完全沉浸于自己的科学研究,在他眼里,人类就是一种生物。当原子弹投向日本广岛的那一刻,他像一名天真的儿童,在手中玩弄一种翻绳游戏。阿来说,冯内古特塑造了众多古怪而令人难忘的角色,在幽默荒诞的故事背后是对现代人的辛辣批判。

此外,还有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则是用戏仿的手法模仿创作侦探小说。“他写的《我们在哈瓦那的人》讲述了一个异想天开的小人物的荒诞故事,非常高级。”

运用大量四川方言

下部《失金记》呼之欲出

再说回《寻金记》,阿来说,他采用戏仿手法就是为了让故事更有可读性,而且“好读”。“先是寻到金子,结果金子又不见了,之后所有的情节都是靠我来合理想象,不了解的人编是编不出的,比如金子怎么过桥,怎么过渡口……击鼓传花,环环相扣。”阿来说,在小说中,他采用了大量的四川方言,风趣,充满戏谑,也正好能彰显这个寻金闹剧的黑色幽默和荒诞传奇。“故事虽有民间传说,但我写的仍然基于史实,如果我写的是传奇,那也只能说,现实足够传奇。”

上部的结尾是这样的:“刘调查员说:'追了那么多天,连这坨大金子的真身,老子都没看过一眼!你说,这个报告的题目是该叫《出金记》还是《失金记》嘛。'”这样的结尾戛然而止,吊足胃口,让人无比期待下部的故事走向和金子的命运。所以,下部的故事就叫《失金记》,阿来正在创作当中,完成后,将正式出书。目前,该书版权受到各大出版社的关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