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秦勇 李婷 自贡观察 林听宇 邱比比
“自贡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儿工作生活了50年,与这座城市有着不解之缘,对它有着深深的感情,今天把戏剧馆建在这,也是了却了我的一大心愿!”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在参观完戏剧馆后高兴地说。4月27日,魏明伦戏剧馆在自贡开馆并对公众开放。这也是继成都安仁魏明伦文学馆、内江市中心魏明伦碑文馆后的第三个场馆,也是以魏明伦作品为主题最大规模的场馆,旨在传承和弘扬川剧文化,集中展现魏明伦的戏曲成就。
开馆仪式现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四川省文联主席、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曲艺名家沈伐、散打评书名家李伯清等多位文化名人到场见证开馆。
魏明伦,中国当代著名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1941年出生,四川内江人。童年失学、演戏谋生,自修文学,学历低却获得多方面文学成就,被海内外共称为“巴蜀鬼才”。改革开放以来,他创作九台大戏,其中《变脸》《易胆大》《巴山秀才》连获全国优秀剧本奖,震惊戏剧界。
浸没式体验 15个展厅“一戏一厅”
馆后山,馆前湖。魏明伦戏剧馆位于自贡釜溪河文化博览园内,青山绿水环绕,占地近10亩,是一座古典庭院式建筑风格的现代化川剧艺术展馆,湖面上有巨型变脸铜塑,是川剧的典型标志,而《变脸》也是魏明伦的代表作。
“太美,太震撼了,我非常满意。”魏明伦在参观时,赞叹不已,他兴奋地与记者分享着展馆的闪光点。(戏剧馆完整看点见文末整理)
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评价魏明伦的成就是:“跨过大匠之门,并且已经走了很远的大文化人!”在魏明伦戏剧馆的大门上,“魏明伦戏剧馆”的牌匾高高挂起,走进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大红色的仿古万年戏台,走进戏台一抬头,便能看到刻在门廊天花板上的“大匠之门”手书,戏台上精雕细刻剧作家的书房,文房四宝,诗书万卷。
穿过仿古戏台,就是《群英评鬼才》专题展厅,在展厅中间的显著位置,是以魏明伦形象创作的“虚戈为戏”雕塑,体现魏明伦“纸笔为枪,以戏为天”的秉持和信念,展柜中的图片和实物,生动讲述魏明伦坎坷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长经历,折射出一代川剧剧作大师辉煌的成就背后,那些极不平凡的磨难与艰辛、奋斗与拼搏的故事。
馆内有《群英评鬼才》专题展厅、《变脸》光影互动体验展厅、《中国公主杜兰朵》体验互动展厅、《四姑娘》艺术装置展厅等15个展厅,每个厅以魏明伦的经典戏曲命名,馆内收藏魏明伦各类照片、书法作品、珍贵手稿等千余件,采用声音记忆和全息投影等高科技手段展陈魏明伦的川剧艺术成果和自贡川剧团60年来的艺术成就。
“这次的展陈很生动,互动性强。”魏明伦说,戏剧馆利用全息投影等先进技术,让他与自己剧中的主角对话。
此外,馆内还有戏台可进行演出,展现川剧经典片段,让观众沉浸在川剧之美中。整个场馆是一个融艺术装置互动、多媒体互动、戏剧文化体验互动、戏剧作品展示、戏剧理论研究为一体,满足学习、观摩、文化体验、戏曲研究等多种需要的“沉浸式”体验场馆。
据自贡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后会定期在魏明伦戏剧馆进行川剧演出,让更多的游客市民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川剧文化,成为提供艺术普及的公共文化机构,弘扬和传承川剧艺术的重要阵地,推进自贡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重要载体。
“巴蜀鬼才”与自贡有不解之缘
如今年过八旬的魏明伦,在自贡度过了50年的艺术生涯,与自贡结下不解之缘。
“我虽然是内江人,但9岁就就在自贡登台,人称‘九龄童’,直到60岁退休,在自贡工作生活50余年。”在开馆仪式上,魏明伦激动不已,“自贡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他甚至提出希望,待他百年之后,就安葬在魏明伦戏剧馆这里。可见,他对自贡这片热土的深沉的爱。魏明伦坦言,他也非常感谢自贡能够用这么大手笔的投入,有远见地为当地的文化事业做实实在在的事。
魏明伦曾是自贡市川剧团演员、编剧、导演。改革开放后,他在自贡创作《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岁岁重阳》《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等一系列在全国戏剧界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
李伯清作为川剧戏迷,又是魏明伦的老朋友。“魏明伦不仅是川剧界的宝贝,也是我们曲艺界的宝贝!我们的散打评书,从魏明伦的剧作中,得到了许多艺术养料!”李伯清在现场说。
在魏明伦戏剧馆,沈铁梅一边扶着魏明伦一边参观,“看,这就是我当年主演你创作的川剧《潘金莲》的剧照。”魏明伦高兴地点头。
“魏明伦先生在戏剧、杂文、辞赋等领域创作众多脍炙人口的名品佳作,是敢于创新,勇于拓展,有突破性的著名编剧。”沈铁梅说。
相关链接:
魏明伦推荐的戏剧馆打卡亮点
1.湖上巨型变脸铜塑:
整座戏剧馆的位置在自贡山水之间,馆后山、馆前湖,湖上巨型变脸铜塑。变脸是川剧的经典符号之一,象征着川剧随时代风云变幻,同时也寓意着魏明伦创作的经典川剧《变脸》。
2.大匠之门
游客过门廊,抬头仰望门廊天花板,就能看到“ 大匠之门 ”四个字,这是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手写的。
3.仿万年戏台大门
正面大门,模仿古老万年戏台的大门。戏台铺的红台毯,古称“红氍毹”,是戏曲的代称。台上精雕细刻剧作家的书房,文房四宝,诗书万卷。精神财富剧本,从书房仓库演变成台上好戏。
4.戏剧馆内魏明伦半身铜塑像
虚戈为戏,繁体字 “戯 ”,一半是“虚 ”,一半是“戈"。虚,是戏剧的虚拟、假定、写意;戈,是戏剧的矛盾、冲突。塑像右腕执笔,笔如戈矛。而右臂、左臂、身躯大半空虚。体现了虚实结合,“虚戈为戏”的特征。
5、魏明伦戏剧馆牌匾
这块牌匾上的字体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书写,濮存昕也是魏明伦的多年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