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特别科普④·解压篇|假期只剩一天,如有“假期综合征”如何尽快“收心” ?

2022-05-04 10:22:5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袁东山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五一假期快结束了,要上班或上学的小伙伴,有没有人突然感到情绪不佳、睡眠紊乱、食欲不振、难以集中精神,甚至出现焦虑、空虚或容易发怒?专家告诉你,这可能患上了“假期综合征”。

想要尽快回归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吗?四川在线记者邀请到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心理保健小组负责人、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主任医师梁开如为您答疑解惑。

海报制作:魏冯

记者:假期综合征是不是病?

梁开如:假期综合征不是病,其主要原因在于节假日期间生活规律被打乱,加上中断运动、休息不好、暴饮暴食等,这些生活习惯的改变使身体机能下降,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器官的功能发生障碍,进而在上班或上学前两三天里出现倦怠、工作效率低、眩晕、肠胃不舒服等系列症状。

记者:“最常见”的假期综合征有哪些症状?如何调节?

梁开如:主要症状有——

睡眠紊乱。长假劳累出游、逍遥刷剧,甚至通宵喝酒打牌等,不给身体充分休息时间,打乱人体正常生物钟,“睡眠紊乱”就会找上门。如果是体力性疲劳,可通过休息或给身体补充营养得到解除;如果是脑力性疲劳,可让大脑放松休息,轻轻按摩头部、散步闲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听听音乐等;如果是由过节压力感造成的心理疲劳,应设法减轻心理压力,严重者应赶快去看心理医生。

恐惧上班。可在放假结束前对生活内容及作息时间都作出相应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使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也可每过几个小时进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想象随着吐故纳新,紧张也离开身体。严重时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适当的药物,改善情绪。

出现厌食。建议适当吃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等,通过步行、慢跑、做体操、伸展等,做一些使心跳加快、出汗的运动,让身心“动”起来,胃口也会调整到正常状态。

退潮忧郁症。在高度兴奋、高度热闹的节假日过后,再回归到平静的日常生活,可能感到孤单、抑郁、无聊、沮丧。建议可规律生活,早睡眠;多喝水、多吃新鲜时令水果、绿叶蔬菜、稀饭等清淡食品等;调整状态,早收心,上班前夕最好不去参加聚会等容易让人兴奋的活动,上班后要尽早收心,可通过“觉察呼吸,身体扫描”等减压练习缓解压力;睡前用热水洗脚,按摩脚底等。

记者:小朋友也有假期综合征吗?如何帮小朋友尽快“收心”?

梁开如:是,有的。经过较长热闹假期后,孩子的思想情绪仍沉浸在欢乐气氛中,复学后可能出现上课思维紊乱、思想不集中、不能静下心学习、做功课;晚上睡眠少;白天注意力分散、情绪烦躁等,影响孩子的健康及学习。

由轻松假期回到紧张学期,压力加大无可厚非,家长和小朋友唯有一起积极面对,坐下来跟孩子慢慢交流,不妨问问孩子“今年的十大愿望”或“五个想改变的地方”。孩子的答案并不重要,因为当孩子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后,可能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对学习压力非常大的中学生,家长不妨让孩子以放松形式来结束假期,如带孩子到郊外散散心或到游乐场所尽情玩耍。

记者:假期一结束,家里也安静下来,有的老人因难以适应也“患上”假期综合征。哪类老人易出现假期综合征?如何避免?

梁开如:空巢、独居老人更易出现假期综合征。建议老人子女、孙辈可提前跟老人做好沟通,让他们有心理过渡过程。尤其不能一离家就忙自己的事,把老人丢一边,多关心老人,让他们明白自己没有被忘记,要常跟老人沟通,多视频、多语音,减少节后带来的失落感,把自己的生活分享给老人,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近况。

老年人可通过结交新朋友,培养兴趣爱好,使自己在精神上有所寄托,进而减少失落感和孤独感;对于独居老人,则要多与邻居沟通,处好邻里关系;还应多与其他空巢老人交流,建立互动等形式;多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生活接触面,冲淡孤独、悲观等负面情绪等。

记者:这些年您观察到患上假期综合征的人群有没有什么新变化?如何应对?

梁开如:这些年假期综合征的人群出现更为年轻化的特点。由于近年来学生学习压力大、疫情期间多在家,学生生活及学习方式发生明显变化,复学后出现假期综合征的学生比例直线上升,多表现为焦虑、失眠、抑郁等。学校要及时营造生动、活泼、热烈的学习生活环境,采取形式多样的心理游戏“破冰”,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班主任通过与学生谈心等方式加强沟通,使学生有“亲其师、信其道”的感觉;家校密切配合及时调整孩子生物钟等。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