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钟林
◎重访点位:绵阳江油市
◎重访时间:5月19日
5月19日中午,四川在线记者来到绵阳江油市解放路,笔直的车道前方,一座20多米高的纪念碑矗立在路中央,阳光照耀下,纪念碑顶的红星格外耀眼。
这是江油市的地标建筑——红军胜利纪念碑,是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取得“江油战役”胜利后,为纪念这场胜利而对当地原有的“德政碑”进行改建而成。
据统计,红军在江油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三个月左右,共有近9000名江油子弟加入红军,他们当中相当部分都牺牲在了后来的革命战争中。但昂扬的革命精神,却一直在当地流传,激励着后人奋发作为。
老树开新花 特钢产业转型升级
离开红军胜利纪念碑,记者驱车前往几公里外的江油高新区,这里有一家企业不久前上马了一项“亚洲之最”的设备。
正是午休时间,但四川六合特种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门前,货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巨大的车间里不时传来有规律的敲击声。
“这是电锤工作的声音。”该公司财务总监助理刘光兵介绍。跟着他的脚步,记者来到另一个车间门口,一座配有几根粗大液压杆的机器出现在眼前。“这是亚洲最大的6000吨快锻机。”
原来,该公司主要生产特钢产品,其中的高端材料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也广泛应用于火电、燃气汽轮机的叶片领域。要满足产品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指标条件,需要对钢锭进行锻压,“就像揉面一样,经过快速锻压可以提升产品的物理性能,达到客户要求的技术指标。”刘光兵说。
得益于产品性能及公司在特钢行业10多年积累的装备、技术实力与良好口碑,该公司营业收入在2021年突破12亿元,制造业营收增速同比超过40%、相比5年前的2017年增长近一倍。
六合特材的快速发展,也是江油特钢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在上世纪“三线建设”期间,江油因为紧邻宝成铁路的优势,国家在此布局发展了以长钢为代表的特钢产业。但随着市场竞争逐渐激烈,远离东部市场等弊端也导致当地特钢产业步入困难。
如今,通过向产业链高端发力,江油特钢产业逐渐实现转型升级。数据显示,1—3月,江油市规上工业总产值172.2亿元,同比增长15.7%。
抢占新赛道 新型材料“由点及面”
离开六合特材公司,几公里远的一片巨大灰色厂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与前者不同,这里的厂区静悄悄的,但几乎停满车辆的停车场提醒大家——这里生产很忙碌。
这是天宜上佳智慧交通数字科技产业园,从2021年3月开工到当年9月进行试生产,创造了江油产业园建设速度的新纪录,同时也传递出江油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信心。
走进厂区,其安静的秘密在一扇扇自动门、整洁干净的通道中逐步被揭晓——采用自动化生产线,部分车间甚至可以实现无人化。
另一方面,安静也与其产品工艺有关。坐在该园区负责人办公室里,茶几上一块闪烁着金属光芒的“方块”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经过破坏性试验的一块材料,是碳碳复合纤维。”该产业园负责人夏菲说。拿在手上沉甸甸的,这块材料重量让人有些意外,其边缘被撕裂处还可以看到内部的纤维结构。
重,是因为采取了新的工艺进行了“增密”——用碳原子填充碳纤维间的空隙,这样可以让产品的性能更加出色,据试验这块厚度约为2厘米的材料,可以承受5吨的重量。
因为碳碳复合材料具备耐高温、轻量化、耐烧蚀的特点,这在光伏产品的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每公斤售价可达数百元。
从特钢到碳基材料,都是在材料领域进行深耕——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同时抢占新材料的“赛道”,而产品附加值也在不断提升,通过聚焦优势产业,江油“一锤接着一锤敲”,逐渐在材料产业中闯出一条转型升级之路。
离开该产业园时,一处繁忙的施工现场与厂区的安静形成反差,这里是正在建设中的二期项目,还包括一座研发中心,将为这里的新材料生产线提供不断迭代更新的智力支持。
相关政策链接:
2021年8月,四川省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革命老区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振兴发展,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弘扬传承红色文化、加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
在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方面,强化产业平台建设。在革命老区县开展百亿主导产业培育行动,鼓励革命老区县培育建设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支持川陕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创建国家级开发区,鼓励革命老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跨区域共建“飞地园区”,支持符合条件的革命老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支持川渝毗邻地区的革命老区与重庆共建合作平台。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园区,支持创建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支持建设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